司马小萌
一朵昙花绽放,四部手机同时行“注目礼”。想想它的心理活动,该有多傲娇!
这是好友阿葵的昙花。据说不久前朋友送她这盆花时,已带着花蕾。乖乖,六个!
昙花,仙人掌科,原产美洲,从播种至开花,大约需4至5年。通常在每年的6至10月绽放。晚上开花,数小时即萎。因为“稍纵即逝”,所以“弥足珍贵”,得以辉煌地进入中国成语,号称“昙花一现”。
第一朵昙花绽放时,阿葵向我请教,如何用“延时摄影”拍摄昙花绽放全过程。我指出三个注意事项:角度、用光、背景。她高兴地留言:“第一次用‘延时’拍。幸亏有萌姐姐指导灯光和幕布。哈哈!”
第二朵昙花开了。她说:“今天的光,怎么都打不好。你帮我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明天再练习。”
接下来有三朵昙花一起绽放。哈,多么鼓舞人心的场景啊!可惜阿葵下班晚了,遗憾错过了开头……
花开富贵。昙花开放是一个好兆头。朋友们被煽呼得动心了,争相提议:“发个视频,让俺们欣赏!”
于是,阿葵在微信群里“吆喝”:我家昙花,本季最后一朵,今晚要“一现”。欢迎有兴趣的人来拍“延时”。估计七点左右开始,一个半小时就全盛了。
这声“吆喝”,圈住了本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马上!找车,定位,晚上六点半前,四个人浩浩荡荡奔到阿葵家。
俺当报社摄影记者多年,镜头对准的大都是“人、人、人”,花鸟鱼虫很少问津。“昙花一现”只拍过静态图,没拍过视频。
但是,亲爱的朋友们,现如今,智能手机“雄霸天下”,用手机的“延时摄影”拍视频,实在太、太、太方便了。上至九十岁老翁,下至九岁幼童,谁学不会,找我来!
据网上资料介绍:延时摄影又叫“缩时摄影”、“缩时录影”,英文是Time-lapse?photography,是以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其拍摄的是一组照片或是视频,后期通过照片串联或是视频抽帧,把几十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中物体变化的过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呈现出我们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到的奇异和精彩。
接下来,就看你怎么拍了。
积本人多年之平面摄影经验,俺的“教程”如下:1、拍昙花绽放,最好的拍摄角度是:正面。这样可以最直观、最全面地欣赏到整朵花的开放进程;2、最漂亮的拍摄光线是:逆光或侧逆光。用光线勾勒出花瓣的轮廓,以呈现较强的立体感和纵深感;3、要用深色的背景来衬托,让浅色的花瓣更为鲜明、突出;4、构图也有讲究,要在画面上,为花朵绽放留出足够空间……
我们没有深色的背景布。花盆后面,是花花搭搭的窗帘,很煞风景。于是阿葵找来一件黑色的T恤衫,用夹子别在枝条上,权当衬布。
人多,空间小,没法用脚架固定手机。一把椅子、一个小凳,就成了我们共同的脚架。再动用几本阿葵的书,用来固定手机。大家把书本挪来挪去,高高低低,左左右右,各自寻找最佳角度。这种“业余范儿”的简易拍摄法,也是“前无古人”了。
不过,作为“资深摄影人”,俺总得在“关键时刻”有所表现。于是,我采用了与大家不一样的构图:不单纯拍摄花朵,我把绿叶也收入画面中,以加强现场感。有道是:“红花也要绿叶衬”。尽管昙花是白色的。
晚上七点钟。开拍!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随着花瓣慢慢地一片一片抖擞、展开,大家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可惜第一次拍摄没有经验,我没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拍摄过程中,各种信息“狂轰滥炸”。最可气的是,一个疑似“广告电话”打来,死皮赖脸响了57秒,急得俺!
两个小时后,我们这群已经被阿葵家的零食填满肚皮的家伙,终于收获了自己的作品。
我得到了33秒视频。
毫无疑问,必须马上进入“自吹自擂”时间!
微信朋友圈只能发15秒视频。怎么办?于是,我教大家如何通过微信中“我的收藏”中的“+”,以“笔记”形式,把完整的视频发到朋友圈。
当四台手机正忙着观摩、展示,庆贺“大功告成”,开车载我们来阿葵家的亚东同学,突然发话:“如果,反着拍,拍摄昙花从盛开到枯萎的过程,是不是更有特色?”
哇!真是“脑洞大开”。
通常大家都是拍昙花绽放过程的,就是没有想到,生命的结束与开始,同样震撼。
阿葵同学立即付诸实践。送走我们后,她让手机从夜里十一点拍到了第二天清晨七点,记录这朵昙花从全盛到枯萎的过程,得到了一段30秒的视频,留下了鲜活生命顽强的最后一搏。
看到她发的视频,群里顿时好评如潮!远远盖过了昨晚我得到的“赞”。
俺“心悦诚服”。
我们曾目睹一个个花瓣怎样徐徐展开,现在又目睹了一个个花瓣如何坦坦收起。如果说,“绽放”带给我们兴奋、欢快和力量,那么“谢幕”带给我们的心灵冲击,或许更哲学,更耐人寻味。
从“完美绽放”到“完美谢幕”,我们记录了一次完整的生命轮回。这是自然规律,是永恒的主题。是每时每刻我们看到的、也正在经历的事情。
收放自如真生命。
不必和结束说再见,因为一个结束意味着又一个开始。无数灵魂,正游走在另一空间。
物质不灭,我相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