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淮滨:产业发力,脱贫路宽


本报记者 华 唯

“上个月我两口工资7400元,给儿子寄去6000整——孙女今年要上小学了,家里花费大。”

近日,在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川大纺织厂,53岁的舒建山对记者说,这多亏了乡里、村里对他家的照顾,特意安排他夫妇二人一块来这家企业务工,“要不然,哪有这样的收入呢?”

舒建山是淮滨县王店乡张扬村人,因为早年做生意赔钱等原因,家庭是当地的建档贫困户。他的儿子在北京打工跑快递,每月收入一般,很难负担起自己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心疼孩子们的老两口要时常补贴这个小家。

舒建山说,自己早年在外闯荡做生意,赔了钱又顾不上家;现在和老伴一起在当地厂里干活,虽然辛苦点儿,但每月就能挣上七、八千块钱,这在过去真是不敢想。

他中等个头,身体瘦削但精神很好,还带着一块腕表,面对记者说这些话时,黑黑的脸上一直带笑容。

川大纺织厂办公室的黄主任说,公司生产经营很好,目前生产岗位上接收像老舒这样的贫困户有二十来人。

事实上,正是淮滨县近年来努力壮大工业,大力发展农业,两条产业线齐头并进,为舒建山这样的贫困户们铺垫起迅速脱贫致富的大道。

近年,淮滨县围绕河南轻纺服装加工基地、中原食品加工研发基地和内陆船舶制造维修基地“三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轻纺、食品和造船三大产业撑起了淮滨工业经济“四梁八柱”。川大纺织厂所在的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4.86平方公里的,已入驻企业168家。其中纺织业方面,入驻化纤纺织企业89家、服装生产企业38家,年创造产值80亿元,正推动这个中原地区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向“中西部最大”迈进。

而在淮滨农村,农、林、畜各类特色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为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尽早脱贫致富开辟了更广阔天地。

在新里镇杨集村新益康兔业有限公司,我们见到公司负责人黄清日,他正带着工人为种兔消毒。此刻,公司4栋32间标准化大棚兔舍内,3万多只獭兔活蹦乱跳。“可不要小看养兔这个产业,我们公司就吸纳了新里和周边乡镇273户贫困户上岗挣工资;脱贫攻坚,咱也有功劳吧?”黄清日笑着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