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
“吃过我的梨的人都说,我种的梨核小汁多,渣子少,口感香甜。虽然梨还没有成熟,但已经有不少人在预定了。”昨日,淮滨县张庄乡余庄村晚秋黄梨种植园内,余培明望着满树果实,笑意盈盈。
余培明,75岁,本该颐享天年的日子,却选择了继续拼搏。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担任几十年村干部的余培明内心涌动,也想尝试发展种植促农增收。
2014年,懂得种植的余培明购买了500棵晚秋黄梨成年果苗,“晚秋黄梨具有比较多的营养物质,而且抗旱、耐瘠薄,对生长环境比较不挑剔,在俺们余庄村也可以生长。”余培明说。
为了结出甜美果实,当时70岁的余培明跟着电视学种植,翻阅书籍。现在,讲到黄梨种植,余培明已经成为了一个专家,比如“在整好树形、保持树健壮的前提下,利用辅养枝缓放成花,实现早丰产”“ 梨树如果生虫了,一定要在该虫转芽期注意喷药预防”“晚秋黄梨的需水量较大,干旱期间要勤浇水,但是也要保持根系不涝“,这些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在余培明的努力下,当年晚秋黄梨亩产量1万斤,按批发价每斤1元售卖每亩产值有1万多元。
余庄村村民余成理看到晚秋黄梨的实际效益,也种植了10亩。“一亩黄梨可赚7000元,这顶种7亩小麦了。”余成理告诉笔者,针对市场上有些人为了卖个高价钱,晚秋黄梨还未成熟、口感酸涩便采摘卖的情况,余培明坚持要求他一定要等到成熟期再采摘,不可做一次性生意。
“现在村里共有6户跟着我种植黄梨,我经常和他们讲人不能有依赖思想,必须要自食其力,不等不靠,只要用双手勤勤恳恳去做,日子就会过得越来越好。”余培明告诉笔者,“我是一个老党员,只要在一天,就会帮老百姓一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