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兵
又到一年开学季,教育相关话题再次成为热点。近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随笔集《给教师的建议》出版。本书汇集了叶圣陶毕生的教学心得,里面既有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有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既有针对教师的教学建议,又有为学生群体准备的学习良策。
开篇,叶圣陶强调: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而“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就是最大的为人师表。书中,叶圣陶以“如果我当教师”为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绝不能单纯地教书识字,让学生养成多读书、勤思考的习惯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叶圣陶建议:“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就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他例举了具体的方法,比如在完成正常的授业之外,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叶圣陶说:“多做家属亲切忠诚的朋友,拿出真心来,从行为、语言、态度上,表现出是关心和爱护学生的,就能让这种教育合力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叶圣陶认为,在漫长而艰辛的育才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他真诚地希望这堂“大课”,不仅学校要上,也要“搬进”家庭和社会,让各个方面通力协作。他认为,课内的知识课和技术课,课外的种种活动,实际上都有培养思想品德的作用。只要老师教得好、引导得好,学生学得好,活动开展得好,学生自然会受到濡染,思想境界会不断得到提升。
让年轻人学好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叶圣陶主张,应把青少年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提到传播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来看待。他一再告诫基层教育工作者,要把好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不断增强对母语的感情。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叶圣陶所提到的种种,放在今天来看仍有很强的指导性,能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带来很多触动,值得一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