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詹堂村:元宝枫“孕”出金饽饽


本报记者 崔 阳

“元宝枫浑身都是宝,不仅可作为优良的防护林、用材林、工矿区绿化树种;由于木材坚硬,还可成为优良的建筑、家具、雕刻、细木工用材,树皮纤维可造纸及代用棉。”

昨日,记者与光山县詹堂村支部书记詹齐斌走到元宝枫苗木标准化基地看台时,放眼望去皆是绿,一株株元宝枫长势喜人。詹齐斌自豪地说:“待到农历八月底以后,枫叶变了色,那一望无际的红色可美极了,来这儿的游客会络绎不绝。”

2011年,拥有3家公司的詹齐斌返乡创业,当起引领詹堂村发展的领头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里的地理优势,打造元宝枫育苗培育一体化产业,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还原当地本身的地理风貌,保护绿水青山,还能创造可观的收益,带动周围人民致富。”詹齐斌描述道。

詹齐斌自2014年开始流转土地200亩育苗种植成功后,2015年至2018年扩大面积流转荒山荒坡广泛种植。目前,已流转山坡土地5300亩,种植元宝枫180万株,共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

“种树收益虽慢,但我们已掌握的育苗技术可以把它做成循环产业,现在基地已培育幼苗3千万棵,根据幼苗大小,每棵可卖到5元-10元不等,有订单就直接销售,余下的苗木随着生长也会升值。”谈到收益,詹齐斌细细地算到。“树龄达到15年以上的老树就能结籽了,元宝枫种子颗粒大,含油量高,出油率高,油质优良。虽然收益周期长,但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元宝枫种植基地以合作社的形式帮助带动周边14个村民组群众增收,土地流转户直接从地租受益,还从收益中拿出10%用于分红,提高社员的受益水平。同时,帮助周边3个村300多个育苗专业户走上致富道路,为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累积发放务工工资400余万元,前后共帮助贫困户和富余劳动力120余人就业,年创收近万元。

下一步,詹堂村将按照“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元宝枫与产业振兴、观光旅游、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打造詹堂元宝枫苗木花卉产品品牌,发展“水墨詹堂”成为豫南产业第一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