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设计可谓无处不在。好的设计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是强大的生产力。《设计的修养》一书,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设计这门学问。
作为一本访谈录,《设计的修养》牵涉的领域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日常生活篇、公共生活篇、个人形象篇三个部分。书中的访谈人殷智贤,曾在时尚设计刊物担任主编。书中的受访人吕敬人、张永和、王澍、韩家英等12位设计名家,则聚焦于建筑、家居、景观、产品、书籍、服装、首饰、花艺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共同探讨了什么是好的设计。
从本质上来说,设计是为了有效地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将什么视为问题、用何种方式解决、解决得怎么样,都是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有人错误地认为,美好的生活只属于富人,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富人都过着高品质的生活。要想真正享受生活,就需要在设计方面具备一些基本的修养。
在设计界,不知道从何时起,东西方的设计总会被进行人为的区分。然而在如今的全球化格局下,不仅要弘扬传统,还要学会借鉴外来的精华。书中,接受访谈的建筑设计师张永和有着这样的观点:今天,文化的差异其实不是在加大,而是趋向融合。对设计者和使用者而言,分辨什么是东方的、什么是西方的,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总体上讲,设计需要大的格局和大的视野。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设计也要遵循一定的传统和习俗,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建筑设计师王澍的设计理念,常常与“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不谋而合。访谈中,王澍对国内大量整齐划一的高楼表示担忧。在他看来,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不能追风,要顾及地缘要素,将传统的记忆巧妙地融合到建筑之中。如果说好的设计有灵魂,那么优秀的建筑肯定是有生命的。
《设计的修养》一书并没有对设计中的具体原则和方法进行教科书式的探讨,而是基于设计伦理、设计责任的双重维度,进行“天马行空”式的访谈。当前,与设计有关的各种技术在飞速发展,作为设计师,必须兼顾作品的审美性和功能性,走向任何一个极端的设计都不是好的设计。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不断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对各种设计风格予以了解和包容,就是最基本的设计修养。
(陈华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