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修桥工叶朝阳:头顶烈日赶工期


本报记者 周 涛

连日来,当“避暑”“高温”成为热门话题时,有一些劳动者却头顶烈日,挥洒着汗水,坚守在工作岗位第一线。

8月3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罗山县与光山县交界处的G312竹竿河大桥工地。竹竿河大桥自1964年10月开始,屹立在竹竿河上,连接着罗山、光山两县,服务着东来西往的人们,见证着信阳的变迁。去年,我市对该桥进行改造,叶朝阳是第一批参与施工的人员之一,如今是竹竿河大桥建设项目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负责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皮肤黝黑的叶朝阳挥汗如雨,穿梭忙碌着铺设沥青前的收尾工作。“平常温度有37℃的时候,桥面上会有46℃左右,为了避开高温时段作业,项目部将我们上午的作业时间提前至早上6点。”叶朝阳告诉记者,随着温度的升高,由于要赶工期,作业强度并没有减少。

记者注意到,此时已忙碌了3个多小时的叶朝阳,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滑落。手中的钢筋被太阳炙烤得发烫,但叶朝阳带着10余名工人收钢筋、拆模板、运物料,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每天作业到收工时,全身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冲个凉水澡,再吃上半个西瓜来解暑。”叶朝阳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工人们在工作中不中暑,项目指挥部在施工地点附近租了民房作为休息室,工作累了可以去休息会儿,“不但能冲凉,还有西瓜吃,项目指挥部还时常为他们送来绿豆汤及防暑降温的药品,施工人员在辛苦工作的同时感受到贴心与关爱。”

叶朝阳介绍,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他和工友们一直奋战在修桥一线,为的就是早日将桥修整好,全面通车。施工期间,家住光山县的叶朝阳每个月只回家一次,每次只在家待一天,便又回到工地。

“等把这些模板和钢筋清理干净,近日铺上沥青,我们这一阶段的工作就算完成了。下一工作阶段是8月中下旬。”叶朝阳告诉记者,不管温度再高,他都会和工友们坚守在桥面上,“用我们辛勤的汗水换来项目有序推进,换来人们早日行走在焕然一新的竹竿河大桥上,值!”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