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云
今夏,在我市65000余名高三毕业生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格外特别。“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家庭条件特别困难、两个孩子特别自立,他们就是我们学校的一段佳话。”俩人的物理老师朱道洲用三个“特别”粗粗勾勒出兄弟俩的轮廓。昨日,记者走进信高毕业生黄久天、黄久龙,听兄弟俩详谈老师口中的“佳话”。
齐头并进 考入一流学府
见到黄久天、黄久龙兄弟俩,是在浉河区一驾校的训练场上。酷暑天气下,兄弟俩正汗流浃背地练习倒车入库。
“我是哥哥黄久天,这是我弟弟黄久龙。”习惯使然,哥哥首先介绍,以示区分。相近的身高、相同的发型、相似的五官,同样爱笑,俩人站在一起,的确很难区分出哪一个是哥哥、哪一个是弟弟。
令人惊奇的是,俩人相似的不仅是相貌,连学习成绩也几乎是并驾齐驱。身为理科生,今年黄久天以679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弟弟黄久龙以664分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平时我们成绩都差不多,弟弟今年高考没有发挥好。”哥哥看了一眼弟弟,眼中不无遗憾。“其实我的目标是清华,但去交大我也很满意,专业我很喜欢。”弟弟久龙笑着说。
谈及这对双胞胎兄弟,班主任孙莉老师丝毫不吝赞美之词。“两个孩子学习上高度自觉、自律,从来没让老师操心,在班级里也是老师的左膀右臂,还经常帮助成绩落后的同学辅导功课。久龙今年没考上清华,我们都很遗憾,其实他完全有那个实力。他们兄弟俩在学校真的是一段佳话!”
家境困难 微笑坦然面对
学习上虽是如鱼得水,但兄弟俩却也有烦恼。“拿到录取通知书,很多家庭可能都是欢喜的,而我们家却是又喜又愁。”哥哥久天告诉记者,他跟弟弟开学要交的2万元费用让一家人犯了难。“虽然爸爸从来都不让我们为钱操心,但家里的情况我们都清楚。”久天坦然地说。
父母自幼离异,俩兄弟在奶奶和父亲的照料下长大。2008年,父亲黄国良再婚,自此久天、久龙多了一个“娘”。“娘把我们小时候10年缺失的母爱都补上了。”“有时候我们和她比父亲还要亲。”交谈中,俩兄弟对继母肖明霞交口称赞。“平时她很俭省,工资都补贴给俩孩子买衣服和改善生活了。”提起妻子,不善言辞的黄国良也满怀感激。
高中3年,黄国良租房陪读,尽力做好后勤保障。一家人靠奶奶微薄的退休金和继母每月不足2000元的工资生活。“虽然家里困难,但家里人从来没有把这些压力传达到我们身上。但现实就是现实,我们不能回避。我们没有开源的能力,就只好节流。”黄久天说。
“不能被眼前的苟且蒙蔽了诗和远方。”哥俩说,从奶奶、父亲身上学会的“朴素的善良与上进”是最好的家风。
自力更生 携手并肩前行
为了能尽早凑够开学的费用,俩兄弟也打起了“开源”的主意。高考结束后,兄弟二人就开始做起了家教。一些学弟、学妹慕名而来,请这对知名的学霸学长为自己补课。“我要辅导6个学生,弟弟辅导10个。”哥俩笑称自己最近经常上课上到头疼。
能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哥俩感到十分自豪。当记者提及助学贷款时,弟弟久龙表示,“我们尽量用自己的双手挣学费,开学了还可以勤工俭学,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克服困难,将助学贷款留给更有需要的同学。”
正是困难的境况让俩兄弟更懂感恩,更懂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求学以来,我们得到了很多帮助,来自学校的、师长的、社会上的帮助都有,这些我们都铭记于心。眼下我们唯有更加努力,才能不负这些善意。”哥哥久天郑重其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