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琼
“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采菱复采菱,隔舟闻笑歌。”清秋九月,碧空如洗,天高气爽,我和朋友一行兴致盎然地来到司马光小镇,一睹其风采,哪知一踏进小镇,就跌入了画中,这里分明是金农的《采菱图》。天朗气清,远山如黛,云树烟林,一方方池塘如格似镜,苍翠铺遍,绿意葱葱,仿佛步入江南水乡,人们衣着色彩鲜亮的衣服驾着小舟,在簇簇碧叶间竞相采菱,更有菱歌声声,从清凌凌的水面飘飞而来,犹如袅袅炊烟带人进入清丽美妙的世界。此时,我不知道自己是在画中还是画外了。难怪金农画以遣兴,又书此诗,题在画面上端,倾吐采菱情怀。
荷菱同塘共依,自古荷比菱更招人喜爱,歌荷的诗文也颇多,特别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奠定了荷高洁优雅的地位。菱,多因为采菱的美丽姑娘,入了诗文,而受青睐生动起来。荷,亭亭高立于水面,展示绰约的风姿,谦卑的菱却放低姿态,匍匐于水面,内敛于秀。如果荷是大家闺秀,令人仰视倾慕;那菱就是小家碧玉,惹人可亲怜爱,就像《红楼梦》里的香菱,温婉善良,低敛才情。菱叶菱花菱角,采菱姑娘和菱歌,既显风物明媚,又示人情旖旎,总让人浮想联翩。
菱是情,是思,是悠悠的心绪,是绵绵的情怀。借助菱抒情写意的诗句也颇多。王恽写道:“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清秋的薄雾传来采菱姑娘的欢声笑语,湖面风平浪静,像平铺的白色素绢。风景美丽如画,诗人不免感叹这里毕竟不是故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梁朝简文帝萧纲的《采莲曲》,虽然写采莲女劳动的场面,但是最后一句还是情不自禁地写到菱,“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诗人采用拟人手法表现留恋景致而不愿归去的心情。
洁白的菱花从一片片青翠中探出小脑袋,宛若一个个小精灵,煞是可爱。这小小的白菱花又演绎为菱形花纹,或菱花镜。菱花诗句多是寄托女子深深的情思,饱含女子款款的情意。骆宾王的“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这首诗甚是低沉压抑,而王岩的《贫女》让人心情平复些许。“难把菱花照素颜,试临春水插花看。”贫寒的女子难以拥有菱花镜,不妨以春水为镜来梳妆。当然也有男子借菱花写意的,如刘过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瑟瑟西风吹拂着我的鬓发,对镜自照,笑我两鬓生斑,美好时光无法留住。
采菱在古代不只是赏心乐事,有时还是为了生计糊口。像江淹的“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采摘紫菱是为了来缓和发愁的荒年。杜琼道“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再辛苦也要采菱回。当然这也是因为菱角莹白如玉,脆爽清甜,口齿生香,人们十分喜食菱角。“梳妆台下菱米熟,暖风吹香香有无。”钱光绣笔下的菱角让人垂涎欲滴。“得钱便买菱与藕,三朱邀来同酌酒。”想象着法式善与友人就着菱与藕小酌,那该是怎样的一番情趣呀。
我们穿越千年,也无法解透人们对菱无尽的情思,那就不需把菱看清看透,只管享受眼前这司马光小镇的诗韵风情好了。看长天悠悠,碧水泠泠,菱叶离离,听树叶飒飒,鸟儿啾啾,菱歌袅袅。杂乱无章的绘画和不知不觉的回归,以及艺术的精神。此时我想扯下一片云作舟,泛舟清波上,采摘菱角,采摘清风明月,采摘天光云影。“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我也要像王维那样做渔夫,住在桃花源里,住在这司马光小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