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久违,故乡的红菱


老 茂

又是一年采菱季。

获悉故乡举办采菱节,不禁撩起我的记忆,回想起近半个世纪前采菱的情景。

此次采菱节举办地,说是故乡其实是只有一河之隔的司马光小镇。但水有界而人心无界,两岸人畜世世代代互动是密切的,共享一汪清澈的河水。所以,称司马光小镇为故乡也是一个游子乡愁的流露。

故乡位于豫南的淮河岸边,山水相依,不仅盛产稻麦,红菱也算得上一大特色,池塘堰坝到处都是红菱。红菱具有超凡脱俗的品性,不挑剔生存环境,只要有水有泥,便随遇而安。无须播种、耕耘,也不用施肥,自生自长,生生不息。春末夏初,池塘里、河水边就会钻出菱苗。渐渐的,一株紧挨着一株互相拥挤着向四周辐射,争抢着碧波涟漪的水面,葱葱蓊蓊,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婀娜多姿,在骄阳下泛出油绿的光泽。

走近塘堰、河边,看似平静的水面,可是动感无时不在,鱼儿在菱叶下游动,带着菱叶摇摆;蛙在菱叶上跳跃,偶尔“扑通”一声跳进水中,水花溅起之后,螺纹般的水波由内向外扩散,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还有蜻蜓在菱叶上来回飞舞,似乎是与鱼儿、青蛙一起合奏着田园交响曲。红菱就在这种氛围里透着风雅孕育成长,就像风姿绰约的临水少妇,略带几分醉意,妩媚不失端庄,沉静更显妙曼。此时,静静的池塘、河面,朦胧的远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同一幅写意水彩画卷,让人很是惬意。

故乡的红菱两头翘起弯弯的尖角,因酷似元宝,故又称元宝菱。夏末,会游泳的男孩子们凭着那种野性,光着膀子直接跳到塘中或河水里采摘红菱。他们一边采摘,一边掰开菱角,剥去硬壳,当白嫩的菱肉放进嘴里轻轻咀嚼,顿时嘴里溢满甜甜脆脆的菱香,看到水中孩子得意洋洋的高兴劲儿,馋得岸上的孩子们直流哈喇子。为了让岸上的孩子也能分享随手可得的果实,采菱的孩子会毫不吝啬地将红菱扔上岸,给他们解馋。

那时,因为红菱卖不上价钱,所以,不会拿集市上去卖的。都是自采自食,嫩的当水果吃,既解渴又解馋,老的煮着吃,香香的、粉粉的,一吃就能吃饱。不仅如此,菱蓬头下面的粗茎有清热去火、降血脂等食疗作用,在那个缺粮少菜的年代,农家人常用来做菜,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吃的问题。

红菱的挂果期较长,一茬接着一茬持续几个月,直至秋末。秋色中,菱花谢了,曾经油绿的叶子渐渐泛黄、枯萎,但依旧孕育着饱满的果实。仿佛是酿了一个春夏的米酒,在秋的季节里一定要弥漫出香味,给人一种诱惑,让人无法阻挡。

秋日,凉风习习,闲下来的大姑娘、小媳妇们,身着鲜艳的服装,用木盆或充气大轮胎做成简易的采菱船,用手划着“船”穿梭在密密麻麻的菱叶间。伴随菱棵散发的清香,她们悠然地一边唱着采菱曲或山歌小调,一边像呵护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轻轻翻开菱蓬,唯恐折断茎叶,碰伤花蕾和幼菱,然后摘下一枚枚鲜艳的红菱。情到深处,她们还时不时相互戏水打闹,在抖出一阵阵清凉中,塘面传来爽朗的笑声,让小伙子们按捺不住,随之心旌摇曳。时而,鸟儿也被这场面所吸引,扑腾着翅膀掠过水面凑着热闹,此情此景,不禁让人陶醉在《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意境里。夕阳西下,肩挑的手提的,一路欢歌,满载而归,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离开故乡的菱塘已40多年,然而,“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心/得呀得妹有情/就好像两角菱/从来不分离呀/我俩一条心……”悠扬婉转的歌声似乎依然在耳际回荡,那红菱的美味儿似乎仍在嘴里留香。

寂静的夜

月光如水

一壶陈年老酒

醉了情感

浸湿了生生不息的根

远方

母亲沧桑而希冀的目光

在张望

寻一块文字的磨石

擦拭模糊的记忆

照亮回家的路

一阵风

带走了我无尽的思念

啊 久违的故乡红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