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鄂豫皖人民为红军烈士曹官记立塑像 “七一”前夕三省300多名党员在我市光山县白雀园举行主题党日活动


信阳消息(记者 袁国华 程 云)6月29日上午,红二十五军特务大队大队长曹官记塑像、光山县白雀园红军广场、红军街朝阳门和红军井正式落成。

来自鄂豫皖三省的300多名党员,伫立在烈士塑像前,举行隆重的主题党日活动。烈士的女儿曹明赋,红军后代黄崇胜、曹荣生,以及安徽金寨、湖北麻城和河南光山的代表,站在烈士的雕像下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红军烈士曹官记,牵动三省人民的心。曹官记烈士,1904年10月生于白雀园曹家畈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黑暗的旧中国,天下的穷苦人终日挣扎在死亡线上,曹家同样是吃不饱、穿不暖,但还是举全家之力,让曹官记仅读了一年的私塾,从此,他就不得不提篮叫卖,小小年纪为全家人的生计奔波。1926年,追求进步的曹官记参加了革命,1927年光荣地加入共产党,先后在光山的农民赤卫军、游击队和独立团担任领导职务。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西进川陕苏区后,曹官记被编入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担任营长,后调入特务三大队任大队长。在敌人四面围剿的白色恐怖中,他始终不辞辛劳为党工作,为红军的发展和壮大殚精竭虑。

据麻城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敏介绍,1933年7月,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担任红二十五军特务三大队大队长的曹官记,奉命带领精干的小分队外出打粮,不料在麻城宋埠与国民党58师遭遇,战斗被俘。曹官记被关在宋埠监狱半年多,坚贞不屈,于1933年农历大年三十,在宋埠镇举水河河滩英勇就义,年仅29岁。

青山有幸埋忠骨,马革裹尸桑梓情。54年后的1988年,烈士的儿子到宋埠河滩捧回一把沙土,算是迎接父亲回到故乡。85年后的今天,烈士的孙子积极响应白雀园政府号召,为红军广场捐建红军像、红军井,为白雀园打造红色历史文化景观,增加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一把土,一捧沙,将麻城与光山白雀园紧紧连接。唇齿相依,荣辱与共,骨肉相连。

据光山县白雀园镇党委书记陈新介绍,为烈士塑像、修建红军广场、修缮红军街所花费的款项绝大部分来自群众自发捐款,参加捐款的群众和企业达300人次,足以体现出人民群众对红军烈士的敬仰和对红军精神传承的力度。

新中国成立后,曹官记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多少年来,他英勇不屈、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不仅被人民传诵,也牵动着鄂豫皖三省人民的心,他的英雄事迹将陈列在新落成的“鄂豫皖红军发展陈列馆”中,供后世人永久缅怀。

今年初,当白雀园镇党委和政府决定修建红军广场、修缮红军街、红军井,并为烈士立碑塑像的消息传开后,得到了全镇人民的积极响应,自发捐款的个人、企业达300人次。68岁的粱国凤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说,我们白雀园镇是红军的故乡,当年有很多优秀的青年为了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如今,镇里修建红军广场、为烈士立碑塑像,这就是感恩的行动,有了红军广场和烈士的塑像,会让更多的后世人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相关链接

一条“红军街” 多少“红故事”

本报记者 袁国华 程 云

光山县白雀园镇,曾经是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故乡,20世纪30年代初期被命名为白雀园市,与黄安县的列宁市齐名。该镇中心的一条具有500年历史、600米长的小街,厚实的木门里沉淀着多少红军的征战与转移,一条麻石铺就的路,承载着多少红军的悲壮与英勇。

拜谒红军烈士曹官记,走过宽敞的红军广场,经朝阳门来到位于白雀园镇中心的一条明清古街,麻石铺就的小街两侧,厚实的木门上挂着红军221团旧址、红军被服厂旧址、红军医院旧址、鄂豫皖省经济公社、红军法庭旧址、保卫局旧址和红73师旧址等牌匾100多块,经过党史专家考证,红军在白雀园留下的遗迹多达300多处,红军在这里学习、训练、造枪弹、缝被服……站在这条古色古香的小街上,顿时使人感受到当年的红军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不断发展和壮大党的武装那火热的场景。

据白雀园镇党委书记陈新介绍,白雀园位于光山县东北部,距离武汉仅200公里,这里的民俗、饮食和传统文化,与武汉惊人的相似,被人们誉为河南“小汉口”,四大支柱产业支撑着10万人口的大镇。全镇有饭店、酒店285处,在白雀园,无论经营什么,没有买不到的货、没有卖不出去的货,凭借区位优势,着重发展工商业、茶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当年的“小汉口”现已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地。

如今,白雀园镇正在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的现代农业,樱花、牡丹、雪菊和红豆杉等国内紧俏的珍稀植物种植已超过万亩。全镇借助传统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大跨步推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