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奇
从军28年来,我走南闯北,但对大自然的认知与体验,总是在不经意之间。11年前,我走进青藏高原,它先是用大智若愚的绵长内力、慢慢持久地消耗着我的体力,但到了海拔4500米时,猛地发动了全面的“攻击”。
记得有一次,我向沱沱河开进之时,事先毫无征兆的越野车像是得了“高原病”,走着走着,就突然莫名其妙地自动熄火。停上一会儿,可以上路了,可一会儿又熄火了。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几回,幸好有陪同的战友告诉我们,这是“氧气不够”的原因,说是慢慢适应就好了,他暖心的话语让大家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汽车缺氧还要熄火,人呢?一过昆仑山,大家都感到气短,呼吸频率加快;过了五道梁,头发就发紧,想像中唐僧给孙悟空念紧箍咒也不过如此。当车越过5010米的风火山时,我对高寒缺氧有点不适,赶紧吸氧,吸了一阵才缓过神来。得知高原缺氧引起的后果,真让人有些后怕。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气压低,紫外线辐射强。加之天气的无常,植被的稀少,氧气的稀薄真折磨人,这一切,不到这里,不经过刻骨的磨砺,你是不会知道的。陪同的战友介绍说,洗脸不能蹲在地上,不然立起身时头晕气短,眼前发黑,有栽倒的危险;走路,说话不能快,因为氧气供不上……由于高原对人的摧残,凡是在这里生活时间久的人,嘴皮发紫,嗅觉失灵,体重减轻……那天在昆仑山隧道口中队吃的一顿便饭,让我感同身受:吃饭饭不香,嗅觉不灵,有时竟然完全分辨不出食物的味道。
前期开车探路,后期乘火车。当火车从格尔木一头扎进荒漠与大山之中,视野之内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原,小巧可爱的藏羚羊,憨态可掬的牦牛。远处水天一色的草原、河流、蓝天构成的那种交融影像,让你恨不得把你手中的相机按个不停。青藏高原的美丽让我心旷神怡,每座山都那样安静,头顶着蓝天,覆盖着永不溶化的白雪,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看着山顶的白雪,自然要看看天,天蓝得让你不敢想象。
突然,有人发现前方铁路上有两个小点在晃动,火车上的乘警告诉我们,那是巡逻的战士。茫茫原野上晃动的两个小点,给我的心灵带来了震撼,让我感到在大自然面前,人是那样的渺小,又是那么高大。渺小是视觉上的,高大是心灵上的。看到在恶劣环境下执勤的战友,我的心里升腾起一种希望和信念,我们人类定会给这世界屋脊,给荒无人烟的地方注入生机和活力,给藏区同胞们带来安宁祥和的幸福生活。
经过一路的颠簸苦旅,布达拉宫终于横亘在眼前。巍峨的布达拉宫从来都教人敬畏。穿过城墙,爬上那叫人气喘吁吁的台阶,站在布达拉宫的门口,无需多言,便已感到昔日西藏王权与神权的至高无上!再穿过黑黑的甬道,走过狭窄的小门,爬过幽黑而又不宽的楼梯,在叫人微晕的酥油气息和微弱的酥油灯光中,我在西藏的历史中穿行……每一个地方都教我们不敢也不愿停留太久。因为时而兴奋,时而压抑,这种交错而又复杂的感觉,一进布达拉宫便甩也甩不掉,或许,这里藏压着太多的历史与文化,厚重得让人无法呼吸。
走进高原,就有写作的冲动,这种冲动缘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源于其本身的魅力。高原的魅力,难以言表,难以抗拒。我想,我是融入其中了。
走进青藏高原,我对人生,对大自然都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更加喜爱《青藏高原》这首歌,“是谁带走了远方的呼唤……”歌声常呼唤我尽情吸收高原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