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幼教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幼儿园“生日会”热的冷思考


马洁然

10年前,作为一名幼儿园实习教师,我曾因一个月内获赠5块生日蛋糕而感慨不已,如今依然记得当时班级约定俗成的文化:每当有幼儿过生日,家长便会买一个大蛋糕,分享给全班幼儿,过生日的幼儿也会收到同伴的礼物。

时至今日,获赠蛋糕的人,俨然要变成赠送蛋糕的人,儿子入园才两周,就已收到3份生日礼物。兼有“母亲”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双重身份的我,在冥思苦想自家孩子生日会如何举办的同时,不禁思考:幼儿园生日会的价值怎样判断?当下生日会热的背后存在哪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幼儿教师又应如何充分挖掘生日会的价值?

时下,判断一个活动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是儿童发展。具体来说,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但并不是每个事件都足以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来源,只有那些源于幼儿生活、能够满足其兴趣和需要,同时使其感受到挑战,且通过努力后能够获得新经验的内容,才应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来源,并值得教师花心思策划,否则就是资源浪费。按照这样的价值判断标准,“生日”对于幼儿来说,是重要的生活经验,能够联结幼儿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每个幼儿期待和感兴趣的事。如果利用得当,生日的意义和价值会在幼儿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反之,非但不能实现教育价值,还会为幼儿、家长和教师带来困扰与负担。

从幼儿角度来看,由于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生日会的形式单一,托班、小班的幼儿基本不记得生日会为谁而办,只对收礼物、吃蛋糕念念不忘。中、大班的幼儿虽然已经能够很清楚地表达祝福,喜欢参加同伴的生日会,但整个过程中反应十分平静,仿佛在参加策划好的表演,只在吃蛋糕和赠送礼物环节真情在线。久而久之,幼儿头脑中便会形成一个概念:过生日就是吃蛋糕、送礼物。这并不值得提倡。

从家长角度来看,大多数人是乐于付出而又渴望被告知如何办生日会的。很少有家长会抱怨办生日会费钱费时费力,多数家长的困惑在于如何将自己孩子的生日会办出花样,尤其是生日月份靠后的家长。除此之外,家长也担心生日会带来的健康隐患,以吃蛋糕为例,假设一个班有30个幼儿,每人每年要吃30块蛋糕,更别说有些家长还会选一些不适宜幼儿的食品作为礼物。

从教师角度来看,除了与家长具有同样的目标——生日过得高兴、难忘之外,还希望从中生发一些教育活动,目前被教师提及最多的是通过举办和参加生日会让幼儿学会分享。但问题在于,在蛋糕足够、礼物充足的时候,分享并不是困难和挑战,幼儿没必要将N份同样的礼物留在手里,也不会吝啬对同伴说生日快乐。那么,学会分享的教育目标便徒有其表了。

由此看来,如何明确方向,有效整合相关教育资源,设计别出心裁而富有意义的生日会,无疑是当下幼儿教师普遍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理解“分享”与“礼物”的含义。幼儿分享的意识和行为不能通过一次活动被塑造,也不可能被外部力量来强加。分享礼物并不是关键,分享时的快乐心情才是重点。幼儿愿意与人分享并感到快乐,是因为分享能为他人和自己带来幸福,而非牺牲个人快乐去满足别人,抑或为了得到别人的分享要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共享。关于礼物,儿童有100种表达祝福的方式,可以说一句话,唱一首歌,画一幅画,送一个心爱的玩具,或讲一个小故事。礼物背后的心意最珍贵,完全没有必要购置统一的礼物。

其次,应避免为追求结果而包办代替的行为。生日会的主角是幼儿,绝非成人。只要幼儿忙的事能够促使他们动脑筋、克服困难、反思自身行为,让他们有机会去交流和表达,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如果生日会的现场是成人忙里忙外,幼儿被指挥得团团转,或冷眼旁观,生日会即使再隆重,也毫无价值。例如,某幼儿园的生日会,教师花了一周时间布置场地。每名幼儿排着队站在过生日的孩子面前送祝福、送礼物。家长制作视频、发言稿,并在发言时被自己感动得痛哭流涕。旁边的孩子却不解地问:“妈妈,我过生日你哭什么?应该高兴呀!”

再其次,应从儿童中来,落实到活动中去。时间上,既然是集体生日会,每学期最多一两次,频繁举办只会让幼儿不以为然。形式上,不应局限于走流程式的吃蛋糕、送礼物。内容上,可把生日作为主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整合各领域关键经验,设计庆祝活动。例如,启发小、中班幼儿以生日的不同月份、日期等数字元素为线索,探索自己和同伴生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排序等游戏;中、大班的教师和家长平时支持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图像、文字、声音、艺术作品)记录生活,在生日会上诉说个人的成长故事;鼓励大班幼儿合作策划各种形式的生日会。此外,还可以与母亲节、妇女节、儿童节、“我长大了”等幼儿园已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成人应关注幼儿对自我、他人和重要事件的体验。

幼儿教育之于儿童,不仅担负着传输知识、培养能力的重任,而且有滋养心灵、浸润灵魂之功效。倘若成人的一番努力,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生日的价值在于纪念出生、分享喜悦、反思生活,那对其未来的发展会大有裨益。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