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茶节快报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一条路 茶香氤氲助脱贫 写在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前夕(4)


“十大茶坊” 之一的德茗茶坊 本报记者 杨长喜 摄

本报记者 杨长喜

茶产业是我市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是我市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业品质、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茶产业分布范围广、涉茶人数多等优势,利用茶产业带动百姓走出贫困,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茶为基,铺就百姓脱贫之路

今年春茶生产季,浉河区十三里桥乡莲花塘村的贫困户许道明领到了300元的茶园管理费。对于他来说,茶园的管理工作很轻松,只需要在茶叶开采前做一些除草类的简单工作。

许道明所领的300元钱,是豫信茶业公司发放的。因为根据豫信茶业公司与浉河区多个产茶乡镇签订的产业扶贫协议,许道明和村里的其他贫困户有优先在豫信茶业公司就业并领取报酬的待遇。

“我们公司有2000多亩自有茶叶基地,还有上万亩流转的茶园,在浉河港镇、谭家河镇、吴家店镇、游河乡、十三里桥乡都建立了茶叶加工基地。根据扶贫协议,无论是我们的茶园,还是加工基地,都优先接纳当地的贫困户就业,待遇比其他人高出10%左右。”豫信茶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工作,该公司还通过金融扶贫信贷资金,为贫困户发放带贫资金。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共计为各地贫困居民发放带贫资金833100元。

豫信茶业公司只是我市茶企业助力脱贫其中一家公司。近年来,我市按照自愿、有偿、规范原则,鼓励引导茶农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茶大户建立利益联结体,实施“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种茶大户+贫困户”等合作模式。茶农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茶园入股、金融扶贫贷款入股等模式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资金变成股金、资产变为资本。茶企、茶合作社借助产业项目与贫困户结对,通过资金捐助、科技培训、吸纳就业、爱心教育等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增收。

茶为业,拓宽茶农增收之路

4月17日,记者见到四望山茶场负责人湛祥太时,他的两个黑眼圈格外明显,说话间眼皮直打架,走起路来似乎都有些摇摇晃晃。“每天晚上炒茶差不多都要到天亮,每天能睡3个小时就不错了。”

自有100多亩茶园,加上收购的附近茶农的茶叶青叶,四望山茶场每天晚上差不多都要生产出干茶100多斤。尽管产量不小,但茶场每天的茶叶基本上都留不住。早上刚生产出100多斤干茶,临近中午时,干茶存货就不多了。这些茶叶,远的销往上海、广东,近的销往周边,收入也很可观。

对于村里的普通茶农来说,只要茶叶能够及时采摘下来,春季就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浉河港镇白庙村村民王勇均告诉记者,根据他几十年的种茶经验,卖茶叶鲜叶,每亩茶园能带来2000元至3000元的收入;如果有销售渠道,自己制作干茶,每亩茶园能带来5000元以上的收入。

“我们村里平时基本上没有人,但在春茶生产季,大家都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了。”在董家河镇车云山村,村支书潘志远告诉记者。他介绍,过了春茶生产季,村里158户茶农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务工收入基本上够家庭一年的开支,茶叶收入基本上都是净赚的。

据市林茶局统计,我市目前有茶园面积210多万亩,涉茶人数约120万人,全市2018年茶产业收入112.4亿元,茶产业已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茶为媒,拉动经济发展之路

4月10日,虽然是工作日,但来自漯河的赵先生仍旧通过许昌的一家旅行社,来到了浉河港镇白庙村。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满满两车同样来自漯河的游客。“信阳山清水秀,真的是个好地方。两天时间里,无论是喝茶,还是看景,百里茶廊感觉比许多景区、景点更有意思,在这里更能感受到山水之美和别样的茶乡风情。”赵先生说。

百里茶廊是我市发展茶产业的延伸。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以茶产业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当地增收脱贫。如浉河区依托历史文化、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等优势,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打造了“茶乡风情体验游”“百里茶廊一日游”“信阳毛尖金牌产地观光游”等精品旅游项目,吸引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推进了茶旅深度融合。尤其是2018年茶文化节期间,浉河区在环湖路重点打造了车云、嘉木饮、文新、广义、德茗等“十大茶坊”项目,有效带动了浉河区乃至信阳市茶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信阳毛尖”城市品牌效应。

茶文化节是个平台。2018年,我市举行首届信商大会。借助茶文化节的节点,借助茶叶这个地域特色,我市加强同海内外信阳籍知名实业家、企业家及各级各类商会的沟通联系,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今年,我市第二届信商大会将于本月29日举行,截至4月11日,全市共邀参会客商231位,共征集签约项目51个,完成既定目标的121.42%,计划签约总金额280.95亿元。今年信商大会的举办必将为我市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我市不断强化茶叶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新的茶产品不断涌现,产业链条不断拉长。茶文化节连年成功举办,知名度、影响力逐年提升。可以说,我市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让我市脱贫、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

(下篇请看《一片绿 茶旅融合显魅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