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竞相绽放,鸟儿尽情歌唱,人们早起农忙……春日的每一个清晨,距市中心城区8公里处的平桥区震雷山街道辛店村,便在这宁静祥和中苏醒。
村中,有两棵参天的柏树,相距约10米,树高皆20米以上,村里人都称为“夫妻树”,也谓之“龙凤柏”。据传,两棵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树下仰望,但见北侧“龙柏”枝如铁、干如铜,倔强峥嵘;南侧“凤柏”似凤舞鸾歌,体态婀娜。
据村中老人讲,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想砍伐两棵古树,村中一人用红水涂于古柏断枝处,并传言此为“神树流血”。自此,日军再也不敢不敬,古树得以保存至今,并串联起千年的时光,把古老的故事和时代的变革,深深烙印在信阳大地上。
在村部附近,还矗立着一棵距今12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树干古朴苍劲,枝叶分布均匀,叶形奇特。头上顶着一团蓬蓬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雨伞,日夜擎在空中,傲霜斗雪,千年不衰,至今仍枝叶茂盛,年年结果。每年秋季,满眼金黄,游人纷至沓来。
行走在村中,无论是湿地,还是田间,处处可见鸟儿栖息盘旋,也似乎随时都能与一段历史相遇。村头不远处有座建于1942年的老桥,桥为灌溉、行人两用渡槽桥,桥长50米、宽1米、高3米,渡槽由长1.2米、宽0.86米、厚0.65米的条石砌成,至今完好无损。
当年,新四军第五师指挥部为群众谋福利,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此桥在信罗边县委书记鲁彦卿、李鹏飞亲自指挥下,五师干部、战士与群众同心协力奋战十个月建成。此后,当地群众便称之为“红军桥”。
桥下的水流淌不息,恰似时光卷走历史尘埃,见证着当地的人继往开来。近年来,平桥区震雷山街道正依据震雷山一带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对古树、古桥、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为打造全域旅游点睛传神。农村变景区,田园变花园,民宅变民宿,一个个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正如潮般涌现,为信阳这座城镌刻着厚重的乡愁印记。
本报记者 周 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