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南 湖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媒 婆


周明金

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态使人们的劳动、教育、娱乐都局限在家庭里,“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因此相互之间很是隔膜,也使得家长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家里有些什么人。因此,即使自己家里的儿女已长大成人,却不知哪家需要嫁女娶媳。封建的风俗造成了人们在求偶问题上的腼腆心理,想得到配偶不公开言明成了封建社会风俗的重要特征之一,直言问之等于愚昧无知,委托他(她)人曲道求之是封建时代求偶之法的重要表现形式,有一个媒人从中斡旋是最好不过的了。

媒人多数是女性,故称作“媒婆”。“媒婆”的智商高,情商也高,语言表达力极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能说得天花乱坠,能说得是非混淆、黑白颠倒,自古以来就有“巧嘴媒婆”之说。过去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姑娘家足不出户,小伙的活动范围也受到极大地限制,不可能自由恋爱,全靠媒婆一张嘴张罗。媒婆信息灵通,掌握有大量男女信息,就像今天的“婚姻介绍所”。“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双”。谁家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跟媒婆打声招呼,媒婆在心中仔细掂量,从家族、辈分、长相等多方面进行权衡。既要考虑郎才女貌,又要考虑门当户对。俗话说:“好对好,赖对赖,弯刀对着瓢切菜”。一旦确定了谁家和谁家般配,“媒婆”便开始牵线搭桥,不过都是尽往好里说,夸大对方的优点,隐瞒对方的缺点,促成好事。一旦生米做成熟饭,反悔已于事无补。

我有一表姨,解放前是我们这一带闻名的“巧嘴媒婆”。前庄有一财主,家有一女,到了婚嫁年龄,只因豁嘴,不敢奢望找个好婆家,又不肯委曲求全。姑娘待字闺中,十分着急。财主宴请我“媒婆”表姨好几回,希望能找个如意女婿,穷富不论,只要人好。正好20里外表姨娘家庄上有一小伙,长得一表人才,但是家太穷,小伙还有跛脚残疾。小伙的父母多次托表姨帮忙物色儿媳妇,表姨正愁没有合适的。这下正好可以成全两家。表姨先到财主家夸小伙长得貌似潘安,赛过罗成;种庄稼是把好手;孝心可嘉;只是家穷了点。为了日后不受抱怨,表姨补充说:“人好命不好,这孩子步步撵不上!”(言下之意,这孩子腿有残疾)财主一听未来女婿人好心好,心里已十二分地满意,把表姨的补充说明理解为小伙不走时运,不假思索地满口答应了这桩婚事。

表姨说妥了女方,又去男方保媒。到了小伙家先夸姑娘家庭富有,再夸姑娘心灵手巧,最后补充说:“姑娘哪都好,就是嘴不行!”(言下之意,姑娘豁嘴)小伙一听女方家境殷实富有,人长得漂亮,还心灵手巧,喜出望外,认为这是天作之合,根本没在意媒人最后说的话,把表姨的补充说明理解成:嘴不稳、好说三道四。

传书子、下允帖;下聘礼、择日子;良辰美景,拜堂成亲。入洞房之后,都发现了对方的残疾,双方一同找媒人理论,我表姨哈哈大笑,复述当时的补充说明,两家恍然大悟,只好默认了。

这只是表姨促成诸多婚姻的其中一桩,经典的事例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媒婆的嘴皮子功夫了不得。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解放,男女婚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别人牵线搭桥到自由恋爱;由“婚姻介绍所”按条件、按要求匹配到广告征婚、电视征婚、网络征婚……由传统到开放;由相互了解、时间考验到试婚、闪婚……在婚姻完全自主的今天,根本不需要“媒婆”的牵线搭桥,诀别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吞没了“媒婆”的生存空间。也许“媒婆”都改行做“公关”去了,依然做着“牵线搭桥”、成人之美的好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