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 区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刘军:发展“鸟巢蔬菜”奔富路


信阳消息(赵丽华 杨德政)“你看我这蔬菜,每一颗都绿油油的,它们都是无公害,靠‘喝水’长大的。”3月19日,淮滨县芦集乡芦集村的刘军告诉笔者。

刘军是淮滨县绿丰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04年在郑州、焦作从事果蔬、药材种植,有经验的他将自己的生意打理得风生水起。2012年,受到淮滨县委、县政府“带技术回家,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号召,返回家乡创业。

“我的一些朋友在上海、浙江等地发展有机种植,效益不错。现在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越来越重要,无土栽培不用打药,做这个准行。”回到家乡后,刘军投资200万元建设了一个温室“鸟巢”,在50000多根钢管搭建的大棚里,一排排整齐的PVC管子和一颗颗绿油油的生菜,青翠欲滴,煞是好看。

据刘军介绍,他的“鸟巢”不同于传统温室,钢管用的多,抵御风雪灾害的能力强。温室顶棚高,天窗也有智能开关,室内有六台冷风机,里面是冬暖夏凉,光照良好。

在“鸟巢”中间,笔者看到了一根根PVC管子做成的菜园,四周则挖了一个鱼池。“鱼池里面有鲫鱼、鲢鱼等,喂的是杂食,鱼的粪便排泄在池子里,我利用水泵连接,将养鱼水抽入种植床,鱼水对蔬菜来说是很好的肥料,蔬菜吸收后,水得到净化,又返回鱼池。因为是活水,鱼又绕着池子圆周运动,所以鱼肉也格外细嫩。”整个过程,刘军做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避免了虫害和病害对蔬菜的侵扰。

今年69岁的刑树明,是合作社周边的农户,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大棚里收菜装筐。“我年纪大了,没办法干重活,老伴儿患有眼疾,以前家里生活很是困难。如今,我在绿丰园合作社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干五六个小时,一月能挣1500元,足够支付我们老两口儿的生活开销了。”刑树明乐呵呵地说。

如今,合作社已经通过雇佣村民移栽、收菜等,带动了20余户贫困户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发展新型农业,让村民们不累就能赚钱。下一步,我准备发动周边村民共同种植有机蔬菜和草莓,到时候在大棚里面建餐厅,游客既可以采摘草莓,又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鱼。特色农业带动观光农业,让大家更富裕。”刘军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