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 化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岁时佳节中国年


——趣谈春节习俗传说(五)

陈茂声

贺年是过年的又一隆重节点,其内容也相当丰富,首先是拜年。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新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到邻里、本族家相互串门,恭贺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由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拜年,给德高望重的老人拜年还要叩拜,有的见面作个拱手揖,相互祝贺。大人拜年讨香烟,小孩拜年讨得东西就多了,如花生、瓜子、糖果、染红的熟鸡蛋等。过了初一,初二开始拜舅舅,初三初四拜岳父岳母。给亲戚拜年少不了礼物,拜年客到后,主人立马奉上烟茶,紧接着以肉汤挂面或肉汤糍粑、荷包鸡蛋予以招待,以示新的一年亲密如故。

正月初一是新年伊始最喜庆的一天,为了图个吉利,传统习俗中这天有很多忌讳。不吉利的话不讲,不吉利的事不做。如万一不小心打破了碗,马上就用“岁岁(碎碎)平安”的吉祥话来圆场。除此外,古时候,许多地区盛行一种禁忌,即大年初一不杀鸡。人们认为初一是鸡日,应该画只鸡贴在门上,可以避邪,所以杀鸡不吉利。这种习俗起源于远古时候的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尧帝在位时,国力强盛,百姓安康。四邻的小国都带着奇珍异宝前来朝拜。其中有个叫祗支的国家,向尧帝进献一只稀世珍鸟。此鸟形状像鹰,眼睛如鸡,声音似凤凰,名叫重明鸟。此鸟本领非凡,既能在空中与鹰隼秃鹫等凶猛之鸟搏击,也能在地上与豺狼虎豹等凶兽战斗。因此,那时的人们都把自家门口打扫干净,盼望重明鸟落到自家门户上。但不知为什么,这只鸟飞走了。人们为祈求平安,就用木头刻只重明鸟放在门上。后来逐渐演变成画重明鸟贴在门上。随着时光的流逝,重明鸟的形象渐渐变成鸡的样子了。门上画鸡避邪,初一忌杀鸡的习俗便由此而来。

说到忌讳,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正”并不读正,而是读“征”,也是因避秦始皇的讳而改。因为秦始皇名“政”,故所有“正”音都改读“征”音。秦朝灭亡后,很多事情都拨乱反正,可正月的“征”音至今未改。《汉书·孙光传》称正月一日为“三朝”,即“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也有称为岁、时、月、日之“四始”。总而言之,正月初一,非同一般。

除正月初一非常浓重的喜庆外,接下来几乎每天都有相应的习俗。如,初二祭财神(北方),即把除夕夜迎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祈望一年发大财,也是新女婿上门的日子。初三烧门神纸,即初三晚上把所挂的门神笺焚化,以示要开始营生。这一天还是谷子的生日,故要禁食米饭。初三也为小年朝,与元日同,不可扫地、乞火,也不汲水。初四送年日。即晚上举行送年仪式,送诸神和祖先回天庭。正月初五祭财神。据说,每年的阴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古时候做生意的人,到了这天都得买些鸡鸭鱼肉、水果蔬菜之类供在香案上,再上几炷香,放几挂鞭炮,给财神祝寿。财神爷名叫赵公明,又叫赵玄坛。据古书记载,他是秦朝时候终南山人氏,与捉鬼大神钟馗是同乡。那时他远离人世,一个人到深山老林去苦心修炼。修成仙后被玉皇大帝召去,封为神宵副元帅。他头戴铁盔,手执钢鞭,面色黝黑,两眼炯炯有神,胯下骑着一只猛虎。他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天界的安全,巡察四方的动静,发现什么地方有差错,就去纠正。过了段日子,玉皇大帝看他干得不错,便加封为玄坛元帅。这玄坛元帅的职位可比那神宵副元帅的职位重要多了,他除了能呼风唤雨、驱雷役电、除病消灾外,还掌管天上各路元帅的功过赏罚。由于他公平无私,人们有了冤枉、委屈的事情,在祭祀的时候便向他申诉,申诉后,就会得到公平的回报。那些想求财的,也向玄坛元帅祈求,都能发财如意。能助人们发财如意的,不仅是赵公明,还有常跟他在一起的使者招财、进宝两小神。正月初八放生祈福。这一天主要是“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贺年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严肃的礼节,不可或缺,即使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拜年,再晚也得拜。农村有“四月拿镰去割麦,家中还来拜年客”之说,不仅要拜,而且还要相互请年酒,在酒中增进友谊,体现尊重。如果无故不拜,说明亲戚朋友间有一方被对方看不起,从此就断绝来往了。贺年的另一类表现形式就是舞龙舞狮、撑旱船、扭秧歌等民间娱乐活动,一般从正月初五开始,直到二月二才算结束,准备新的一年备耕备播了。

总之,年是一个时间段,也是一个时间点;是一种文化,是一个传统;是一种味,是一幅画;是故乡走不尽的路,是亲人笑不够的泪;是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是一串噼噼啪啪的鞭炮……人们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的是千山万水隔不断回家的心情。人们还说,宁穷一年,不穷一天,说的是即使穷,年也要过得热闹红火。年对我们来说,既是总结,又是开拓,既是一次回归,更是一次出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