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 化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岁时佳节中国年


——趣谈春节习俗传说(三)

陈茂声

除夕之夜,在新旧交替之时(即午夜12时),家家户户都要吃“长岁饺子”,亦取交子之谐音,并祝新的一年里幸福顺利。

过年最为盛行亦最具诗情画意的当属贴春联了。春联也叫对联、对子、桃符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的美好愿望。

关于春联的起源,却有一段神话传说。相传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下,天帝怕妖魔涂炭生灵,扰乱人间,特派他俩镇守鬼门关,万鬼出入皆由他们查阅。因此,古人用桃木雕刻“神荼、郁垒”于大门上,以镇妖除邪,这就是人们常言的“桃符”。后来,改用两张“桃板”,写上二神的名字,五代以后,逐渐以用两张红纸写下吉祥之语,遂成春联。

作为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春联究竟发端何时,众说纷纭。据《宋史·世家二·西蜀孟氏》载,宋灭蜀的前一年(公元964年)除夕,孟昶题桃符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春联了。

相传,某年除夕,朱元璋在京都便服视察,忽见有一家门上没贴春联,不知何故,便进门一问,才知是以阉猪为业的苗家,因为不会写,又未请到人写,正在发愁。朱元璋笑着说:“我来给你写吧!”于是针对户主的职业写了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对联。待沿街复查到这户时,发现仍未贴春联,就责问为什么。苗家回答说:“你走后才知道这是皇帝的亲笔御书,所以把您的春联挂在正屋,焚香祝圣啊!”朱元璋听后大喜,遂命从者赐给白银三十两。

另传,有一位农民请蒲松龄写春联。蒲松龄问写什么内容。农民说,就写当前这社会的淒凉情况,表达一下穷人的心情。蒲松龄很同情农民的艰苦生活,就为他写了副“一枪戳出穷鬼去,双钩搭进福神来。”对联。众人看了都说写得好,都企盼早日把“穷鬼”赶走,过上幸福的生活。

春联既高悬大雅之堂,又可张贴于茅屋之中、柴扉之上。主人一般都根据房屋不同的用途,贴上不同含义的春联,以表达户主的不同祝语。如,开门见喜、年年发财、槽头兴旺等。

贴年画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门神画,其意是借助门神避邪消灾;二是堂、厅贴山水鸟虫魚等画,意为新年有个好心情,新年有个新气象;三是福字倒贴。“福”可以解释为幸福、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未来的祝愿即憧憬。

关于“福”字倒贴,民间流传着三个美丽的传说。

一说源于周朝的姜子牙。当年姜子牙封神时,他的老婆也来讨封,姜子牙说:“你嫁到我家,我穷了一辈子,看来你是个穷命,就封你为穷神吧!”他老婆不知穷神是好还是不好,有个“神”字就心满意足了,便高兴地问:“封我为穷神,那我蹲在啥地方?”姜子牙说:“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这事传了出去,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写了“福”贴,贴到门窗上,用以驱赶穷神。从此,贴“福”字便成了一种传统习俗。

二说源于明朝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朱元璋微服私访,在一个镇上看见许多人围观一幅画,画上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个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妇女大脚(古代中国妇女以缠足为美)。明太祖朱元璋看了以后却对此产生了误会,以为镇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马皇后,因为马皇后正是淮西人,也是大脚。朱元璋把这事记在心上,回宫后,他吩咐军士到镇上调查,看有哪些人曾去围观,这幅画又是什么人的手笔,统统登记起来。对于没有嬉笑的住户,都一律在他们的家门口贴个“福”字。过两天,军士便以此为据,来到没有贴“福”字的百姓家里抓人,控以讥笑皇后之罪。从此,人们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倒贴“福”字,以图个吉利。

还有一说是源于清朝恭亲王福晋。有一年春节前夕,恭亲王王府的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一个人因不识字,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自己,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庆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也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遂赏管家和那位家人各五十两银子。自此,从王府传到民间,很快形成了春节倒贴“福”字的风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