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南 湖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少时年味


范广学

小时候,过了腊八,年味一天要比一天浓了,人们开始置办年货、杀猪宰鸭、洗涮腌晒……为忙过年,疲惫的脸上时不时地露出开心的笑容。一年的辛苦,要等到过年了去享受去品尝。小孩子们最兴奋了,他们早已嗅出了年味的香: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有压岁钱买鞭炮放,还可以走亲戚。

买年画、春联,大人爱把这个任务交给小孩子来完成。我们公社集市上就供销社宣传站一家来卖,样品挂在墙上,编上号,逢集时买画的人太多,我是在快罢集了才买的。那个年代,山水画不多见,年画内容大多数是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龙江颂》和《沙家滨》等。春联也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我们小孩子不管这些,贴在墙上花花绿绿的好看就开心。

乡下人家住的都是土坯草房,外墙面涮的是白粉子,每年年底涮一次,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变黄了。白粉子是一种泥土,长在西湾河河湾里,腊月半以后,我和几个玩伴挑着箢筐,带着铁锹,来到河湾里,一锹锹地挖出来。带水的白泥土颜色是灰色的,我们把它挑回家,摊开让日光晒,晒干后,搓成粉子。

过了小年,再把白粉子倒进水盆里,加水浸泡,搅拌一会儿,然后用细麻丝子做成一个涮子,蘸上白粉子浆涮墙。手够不着了,绑上竹杆,头上身上沾满了泥水,心里依然开心,想着白粉子浆干了,墙也白了,更耀眼了,年更美了,再苦再累为了过年也心甘情愿。

腊月二十三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家家户户几乎男女老少齐出动打扫灶房卫生,该甩的甩,该添的添,把一年的晦气都打扫出去。这一天也称小年,也叫豆腐年。鞭炮放后,就吃小年饭了,家家饭桌上除了各种肉食,更少不了豆腐,我们小孩子最高兴了,平时难得见荤,到了这天终于可以大口吃肉了。

过了小年,家家户户开始浸泡绿豆,准备磨绿豆丸子了。绿豆是自留地种的,每家也会磨个十斤八斤的。磨好的生豆浆还要用滚烫的菜籽油炸成小丸子。丸子粉条菜是过年必备的一道菜,拜年待客也是上桌菜。绿豆泡好了,拌上葱姜蒜,用石磨来磨。我家里有石磨,那是有一年我父亲从山里拉来的,磨出来的豆浆非常细腻,来我家磨豆浆的人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队,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把个年味吵翻了天。

最满足的一天就是过大年了。每家每户贴年画贴春联,多数人家在堂屋上墙上贴上小签子,小签子上写的是“百无禁忌”或“童言无忌”。过年头两天,大人就再三嘱咐小孩子们过大年那一天不准说带“鬼”这个字眼的话,一些不吉利的话也不能说。

有的人家在猪圈鸡圈上贴上“猪长千斤”“鸡鸭成群”的小签子,盼望来年吉言成真。

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过,一家老小围聚一桌,开年饭了。一年到头,就数这一天饭菜最有味最丰盛,畅怀笑,敞开吃,把年吃出味道来。

吃了年夜饭后,爷爷让我们小孩子在家里守岁“熬皮袄”。爷爷说夜深人静时神仙爷爷会给每个守岁的小孩送来一件暖暖和和的皮袄,睡着了就不给了。我们小孩子总是在盼望中悠然入梦,空留遗憾。现在想来,守岁“熬皮袄”是一种习俗,一家人年夜里团聚一起怀念过去畅想未来,希望来年日子会更好。

大年头几天就是相互拜年走亲戚。初一那天,我们小孩子起得早,穿上新衣新鞋,挎着布书包,有的跟在大人身后,有的由小孩头领着挨家挨户拜年,到了人家门口,嘴里唱道:“拜年拜年/糍粑上前/多拜多吃/多吃十二块……”主人家笑嘻嘻地一脸的灿烂,老远地接着,迎进门,又是抓花生瓜子又是抓糖块往我们书包里装。

元宵佳节可热闹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我们小孩子打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走出家门,相互炫耀,玩着各种游戏。远看近观,到处灯光摇曳,煞是壮观,玩旱船,玩火淋子,玩狮子的等民间艺人,挨家拜门,响器齐鸣,喝彩不断。

元宵节过后,我们小孩子们依旧沉浸在快乐之中,大人们开始做春耕的准备了。

少时年味,贫穷并快乐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