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平
日月轮回,岁月更迭,人走了再也回不来了。
33年前的初冬,我的父亲因重病到武汉住院治疗。那年冬至刚过,他没能再回来,永远留在了他的家乡。今年的初冬,我也到武汉,在亚州心脏病医院住院,做了心脏多个血管的搭桥大手术。涅槃重生!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年龄,到同样的地方,父未归,子已回。感恩我赶上了改革开放中国医疗技术高度发达和医疗保障体系完备的好时代!我为自己最后时刻闯关成功庆幸,为英年早逝的父亲悲伤。他的病,在今天是可治的,他走得太早,我常常夜想父亲在梦里,醒来已是两眼泪。
我和哥哥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长。我们上步校幼儿园四年,每星期只回家一天;上小学、初中、高中时,父亲在武汉长航当军代表,后在高炮师当团职领导,每年探家一个月。那时,母亲探亲时轮流带我兄弟四人中的一个。父亲转业到地方,哥哥在大学,我在军校。我对父亲转业到地方的工作情况,是多年前帮助编写《信阳教育志》和《信阳师范学校志》收集资料和近十年在信高出画册、建校史馆、走访老领导和老教师后才全面了解的。
1978年秋,信阳地区教育局把十年前下放到小信阳市的信阳市一高(谭山包)和信阳市二中(文化街)两校重新收回到信阳地区,合并命名为信阳高级中学,隶属信阳地区教育局。在军校和野战部队服役30年、刚刚转业的父亲受命担任信阳高级中学第一任党委书记。当时,我父亲和校长们严把学生“入门关”、教师“上讲台关”和教学“质量关”,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声誉日渐提升,受到省地组织部门的通报表彰。在全省重点中学评审时,信阳地区有好几所学校竞争,信高人全力争取,一举夺得了隶属省教育厅地区双重管理的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的金字招牌,为信高日后的发展和多年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信高成为省重点中学后,父亲调到信阳师范学校任党委书记,这也是他人生的终点站。他的才华和品格在师生中是有口皆碑的。他在任时,信师成为全省两所重点师范学校之一。父亲到地方工作仅7年,先后在两所地直学校任党委书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如今,许多信高、信师校友们在其文章和回忆录中也给予我父亲高度评价。
1985年的冬天,父亲病情加重,地委行署领导送他到武汉治疗。临行的前一天晚上,寒风刺骨,父亲硬是让我扶着他在信师的校园缓慢地走了一圈。他深情地说:“我还会回来的。”实际上,他已深知自己的病情,这一走怕是再也回不来。父亲弥留之际留下遗言: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遗体就地火化,骨灰撒在长江,撒在他母亲的坟地上,撒在他战斗工作的地方。前往武汉治丧的地委行署领导同意我们按照父亲的遗愿,把他的大部分骨灰撒在了长江里,深埋在信高白果树和信师的桂花树下。如今,千年银杏树上的累累果实和桂花树下那浓郁扑鼻的芳香,仿佛是英年早逝的父亲向信高、信师诉说着深深的眷恋。
生命是一个永远难解的谜,有长有短,有直有曲,凝聚着泪水、微笑、春华、秋实、诞生、延续。父亲深爱的信高,40年校名未改,如今早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久亨盛誉的名校。而人们关爱的信师,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融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师”那响亮的名字虽然不复存在了,但包括李芳、余光辉在内的万千信师学子传承着信师的光荣与梦想,续写着新的辉煌。
太阳又从东方冉冉升起,光照大地,温暖人间。在精神和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砺后,在经历了一场生死离别后,我深感那春天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属于我深爱的孩子和学生们,他们是希望的力量和未来的美好。那夏秋正午的太阳好像也不属于常年站在舞台上的我了,而是属于年富力强的同事、朋友和众多信高信师校友们,他们是如日中天的力量和成功的能量。那冬日的暖阳,离我是多么的近啊,让就要走到幕后、走下舞台的人感到谢幕后短暂的失落和亲情、友情、生命的珍贵,更会感到夕阳的醉美和短暂。冬天的太阳慢一点走吧!不要吝啬你的光芒,不要吝啬你的温暖,让我们分享阳光的温暖,分享新时代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