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 题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共建共享点亮城市之光


——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中)

2018年3月3日,信阳市小学生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小 时 摄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追求。

文明,浸润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标注着它的精神高度。

全国文明城市,沉甸甸的六个字,是对一座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最高综合性褒奖。创文,是对城市综合实力、内在魅力、发展活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大考”。于信阳而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更被赋予了深刻内涵:不仅是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建设“五个信阳”的现实需要,更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今天,当有客自远方来时,信阳人会把“宜居”引以为豪地挂在嘴边。而在这个字眼的背后,更多的是信阳人赋予这座城市的感情,体现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生活品质的肯定。

信阳“宜居”从何而来?温润的气候、厚重的文化、发展的潜力、精致的美食……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不过,当你放慢节奏,行走于城区大街小巷或慢步于乡村之间,便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是清晨出门,头顶一片蓝天的骄傲;是十字路口,小红帽、红马甲们善意的微笑;是村里那面好人墙,年年都贴满的照片;是家家户户周边都有那么一个心系群众的居委会的温暖……

一幅幅幸福和谐的画面,正是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缩影。在这里,文明创建正培育着一方宜居乐土,空气里文明的气息让这个城市发散出幸福的味道。

氛围营造

培育文明新风

漫步在浉河岸边,人们总会被路边墙体上一幅幅色彩夺目、构图精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绘画所吸引。家住申桥旁的张建国老人告诉记者:“这些画通俗易懂,有看头,每天在这附近晨练的人都会不自觉地瞅几眼,别瞧我年纪大,现在社会核心价值观24个字,我可都能背出来。”在浉河区,由100余名书画艺术家志愿者手绘的文化墙还有很多,它们形成了一道道“会讲故事”的文化长廊,默默地传递着正能量。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创新文明创建内容传播方式,设计制作漫画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手册、《信阳文明20条》,印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致市民的一封信》十余万封向社会各界投递。从繁华街头的LED大屏幕广告,到农村社区宣传栏,从报纸、电视,到手机短信、微博微信,信阳尽可能地让文明元素出现在它能够出现的地方。细心的市民总会发现,在城区,最多300米就会有一处公益广告,着实让人们无处不浸润在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之中。

“相比其他的创建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更应体现在‘用心’上。”市文明办主任祁登舰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赢得更多市民的支持和参与,优化创建工作大环境,是我市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过程中用心研究的课题。

创文路上群众唱主角。为了激发全民创建热情,在城市,从机关单位到居民社区,道德讲堂、知识竞赛、文体节目、文明评比活动等遍地开花;在乡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统领,文明村镇的创建、移风易俗、孝善敬老、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让乡风文明展露新姿、润物无声。

据市创建办的一位负责同志介绍,之所以开展这些活动,就是为了通过搭建不同的平台,让各个层面的市民都能表达出自己心中对文明的理解,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他人、为家庭、为社会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从而汇聚成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将是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不竭的源泉。

志愿服务

传递文明之美

寒冬时节,一名“少年猎手”的善举温暖了申城。“猎手”名叫杨帅,是浉河中学九年级学生,他的“猎物”是市区破损、走失的共享单车。今年9月份以来,杨帅利用课余时间走街串巷,先后自费维修单车20余辆、上报保修百余辆,其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广受好评。这名15岁的少年也许不知创文深意,却用平凡的志愿之举践行了文明城市应有的市民担当。

今年以来,我市像杨帅这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慢慢成长为一种责任、习惯与坚守。

2015年,全市第一家志愿服务联合会在浉河区成立。步入拱桥路浉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办事大厅,醒目的LED大屏幕正滚动播出着志愿服务供求信息。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现工作于武汉铁路局信阳机务段的小杨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庄严承诺:“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有了家,志愿者就有了归宿。

家住平桥区平西街道滨湖社区的王月秀老人说,她最近得了“选择困难忧郁症”,社区成立了关爱空巢老人、剪纸教学、健康保健等5个志愿服务队,她都想参加。这下可好,以前靠打牌消磨时间的王大妈现在每天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过去的牌友对她都“有意见”了。平桥区文明办主任黄玲听到这个消息时笑了,她说:“这可不就是志愿服务工作独有的吸引力吗?下一步,平桥区志愿服务活动就是要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我们将依托志愿服务联合会这个平台,重点培育多元化社工组织,通过政策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各项措施,积极引导志愿服务活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84.8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3.16%,志愿者服务总时长2835万多小时,已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5304支、“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550个,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7000多场次,服务群众280余万人次。每逢周末、节假日,在街道社区、敬老院、福利院,志愿服务队伍随处可见,在这座城市,他们用爱和行动传递着感动与温暖。

典型示范

树立文明标杆

大别山下好人多。一个,又一个,再一个……2018年,在紧凑的时间和分散的空间里,“信阳好人”现象呈现爆发之势。从三闯火海救人牺牲的信阳籍空降兵李道洲、义无反顾跳进浉河勇救落水者的中年女子董勇,到以身挡车救下4名学生而殉职的教师李芳、辗转三地也要还回捡拾钱物的李尧清、包付群……在豫南大地,一个个草根英雄、一件件善行义举,如雨后春笋般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这是申城千余年来优秀文化的积淀,更是市委、市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的体现。

欲建“文明城”,先树“文明人”。今年以来,我市继续通过“道德模范”“最美信阳人”“优秀杰出青年”评选,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巡讲、百姓宣讲直通车、党员群众沟通面对面等活动,不断发现美、传承美、弘扬美,发现了一批又一批可亲、可爱、可敬的人,先后开展李芳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道德模范在身边”巡讲巡演巡展等活动1000多场次,并制定出台了《信阳市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暂行)》,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关键是提升人的文明。” 平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清波在谈及创建工作时说:“让每一位市民都融入进来,在参与中受益并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对待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应有的一种态度。”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秉持这一工作理念,我市始终坚持把文明创建和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

回眸2018,创文不仅让信阳“颜值”提升,也让每个市民收获着可触可见的幸福感:

新建城区道路12条,续建及修补道路78条,打通10条“卡脖路”“断头路”,治理背街小巷266条;新建城区Ⅱ级以上公厕126座,新建或改建320座乡镇建成区(中心村)公共厕所;“雪亮工程”建设升温,全市建设一类摄像机12254部,汇接社会视频资源7754部,基本实现主要道路、交通路口全覆盖;完成新造林34.67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46%,完成村镇绿化1.14万亩,“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城市建设理念……

这些鲜活的数据和记忆,见证着信阳人越来越好的日子。

昨天,信阳的“宜居”得天独厚;今日,信阳的“文明”是大家共同铸就。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上所说:“创文只是手段,优化美化环境,提升市民素养,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创建的目的与归宿。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为了哪一个人,而是为了我们这座城市中所有的人,为了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好,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

本报记者 李 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