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书 香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观察”和“反思”启发下形成的健康人格


与苏丰雷的交往,始自2007年前后。这十多年来,我持续旁观着他的生活,熟悉他的人生轨迹。

这本《城下笔记》,丰盈地反映了苏丰雷大学毕业后初涉社会的遭遇和浮沉、历练与成长。与现实生活痛苦地拥抱、扭打,却不忘对现实生活进行拷问,印证了苏丰雷的一句感叹:“青年时期真是一个受难的时期。”

我们这一代青年背负的压力格外巨大,导致青年的心理状态更为晦暗、幽微。《城下笔记》记录下了这些幽暗的经历和心迹,却还难能可贵地在文本中努力建构和维护一种足以与功利化世俗社会相抗衡的新型健康人格,并在这种新型人格力量的助力下实现内在诗意世界的营造。其核心,乃是践行丰子恺所说的:“我们活着只是为了像个人。”

“即时性书写”是这本书的重要品质,同时也鲜明体现了“随笔”这一文体的特色。苏丰雷有勤于写笔记的习惯,《城下笔记》中的绝大部分篇章直接来自这些笔记。这种得之现实生活的描摹显得真实可触,如同水流在河道上的律动,自然而流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这种逼真的、鲜活的细节和场景的描写、刻画,最大限度保留了生活的质感,使我们感到扑面而来的久违的熟悉。

苏丰雷对随笔这种文体的意识受到费尔南多·佩索阿的影响。之前,苏丰雷跟我多次谈起过他曾受到佩索阿的启蒙,可追溯到他大学阶段读到韩少功翻译的《惶然录》,但苏丰雷的随笔与佩索阿的差异甚大。究其原因,是二人气质截然不同,这导致叙述内容的侧重和语调差异很大。佩索阿倾心冥想,他的随笔是一种幽闭型的写作,耽于幻想,用心理分裂的多重方式表述幽深、玄妙的内省,在语调上有些优柔寡断;而苏丰雷的随笔倾向于用质朴、明快的叙述语调,细腻、精确地表述其观察到的生活细节。比如他的《梦》《小人物》《“怪人”》《象棋》等篇章,均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风格。

得力于精细的观察所带来的细致叙述,使我们对于他所叙述的事情感同身受。

由“观察”所引起的“反思”,正如皮与毛的关系。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对照,及来自后者对前者的观照,水到渠成。于是我们发现了一个感性与理性相交织的青年写作者的清晰面目。在苏丰雷看来,写作是理想的自由生活这一目标的实现形式之一。也可以说,以从事艺术这样的审美生活方式避免了在世俗社会的持续下落,从而获得一种高度的精神自治,“我用文字给它描了一道金边,却丝毫不蹩脚,将任何一笔涂到它对立面占有的领地里去。”这本书书后所附录的《光线集》和《光斑集》,更是“反思”的高度浓缩的结晶物,充满了思辨和理性的光芒。

“观察”和“反思”启发下形成的健康人格,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是一种可贵的建构和贡献。二者立足于当下的有效的融合,避免了凌空蹈虚所导致的虚无病。从与我们生活的土壤休戚相关的“观察”中获得新知,从脚踏实地的体贴“反思”中获取新力,正如作者所坦言的:“为这山岭所显示的奇迹而把我从惯常的习性中提拔出来,成为不同于此前的我。一种难言的快乐和幸福生发于心……” (木 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