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当过和尚特别是在家乡皇觉寺当和尚,曾受世人的歧视。当皇帝后对和尚、秃、光头、贼等字眼忌讳莫深。曾下令让全国一半的和尚还俗,但唯独对罗山县的灵山寺另眼相看。这当中的缘故是什么?在灵山流传着一个关于朱元璋三上灵山寺的传说。
朱元璋17岁那年,父母和3个哥哥因遇上灾荒和瘟疫相继死去,姐姐出嫁。贫穷到极点的朱元璋只好到皇觉寺去当和尚。后来庙里也缺粮断炊,老和尚只好让他到淮西一带(今信阳一带)化缘。当时官场腐败,盗贼横行,他到处流浪。第二年农历三月初一,他来到了灵山寺,灵山寺和尚让他吃好穿暖,在这里,他第一次喝到了灵山茶。朱元璋云游7年,有4年是在灵山寺度过的。24岁时,天下已经大乱,胸怀大志的朱元璋又回到濠州,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队伍。郭子兴死后不久,他便成了起义军队伍的首领。
在转战江淮时,又是农历三月初一,吃了败仗,幸好离灵山不远,朱元璋便只身逃往灵山寺。因他穿一身戎装,和尚们看见他,似曾相识,但又不敢贸然相认。朱元璋此时哪里敢透露真名实姓,便提笔在寺庙的墙上题诗一首:战罢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管叨叨问姓名。
这首诗向和尚们说明了他就是当年的朱元璋,现是义军首领,和尚们一看心里都明白了。于是以礼相待。和尚们看他身上还有几处刀伤,便按医书上介绍的方法,用九龙潭中水,浸泡灵山茶,替他擦洗伤口。
当上皇帝的第三年,朱元璋想起自己能有今天,应该好好感谢灵山寺的菩萨保佑。为了巩固帝业,他决心亲往灵山降香。
朱元璋降香后即下旨拨一笔巨款,将灵山寺原来的三层殿修成七层大殿,外带厢房,并亲笔写下“圣寿禅寺”横匾,封陈大同为金丘峰禅师任主持僧,并命州县要在灵山一带大种茶叶,每年上贡必须是一枪一旗的灵山茶。从那以后,灵山周围大种其茶,当地不少山因种茶改为茶山(彭新)、茶沟(李家寨)、茶坡等。明朝修的《河南通志》载有河南地方唯一名茶:“罗山茶产在汝宁府信阳州。”明代灵山茶在淮南独占鳌头,与朱元璋的提倡不无关系。(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