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秦怡欣 朱丝语)“淮滨鸡头米不光期思的好,俺们王店的也不赖!”11月9日,淮滨县王店乡袁店村苗湖种植专业合作社二百多亩的池塘里,十几名工人正在采摘今年最后一茬鸡头米,负责人胡才功自豪地说。
鸡头米学名芡实,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是药、食兼用的绿色保健食品。袁店村曾经是八个村的蓄洪区,全村遍布沟塘洼地。近年来,该县水利设施逐步完善,当地农民也开始寻找致富门路。“2015年以前种水稻,挣了点钱,去期思镇看到人家种这小玩意儿能挣得更多后,我就决定要回来种鸡头米。”胡才功说,“俺们村有先天优势——水质好、土地平整,曾经的蓄洪区留下的洼地现在正好可以成为种植芡实基地。”
目前,袁店村有两个鸡头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22户,其中贫困户16户,种植面积将近一千亩,按照一斤30元,亩产180斤计算,该村年收入可达500万元,成为助力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家里小孩都在上学,负担重。前年,经村干部介绍,我开始跟着胡老板种了6亩鸡头米,没想到挣了三万块钱,从那以后我把家里亲戚都叫过来跟我一起种,有钱大家挣嘛。”46岁的贫困户孟兆喜笑容满面地说,他有脑血栓后遗症,四肢活动不太协调,鉴定为二级残疾,因为种植鸡头米收入翻了两倍,已被列为今年的脱贫对象。
“昔日穷洼地,今日聚宝盆”是外人对袁店的最新印象。“鸡头米种植已经成为俺们村的主导产业,明年计划推广鸡头米和小黄鱼共养的种植模式,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袁店村村支书王文立说。
凭借天然优势,种植鸡头米不仅让淮滨县农民摆脱了贫困,更使得一部人富裕起来,成为致富带头人。目前,该县已有10多个乡镇种植鸡头米,面积4万多亩,吸纳了6万多名农村劳动力从事该产业,形成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销往豫、皖、江、浙、沪等地,年产值达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