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方志
立冬后的第一个上午,雨后初晴,但北风凛冽。游河乡的山野里,草木渐黄。不过,游河镇居委会的移民黄丽的新房后院里依旧绿意盎然,几盆绿植枝繁叶茂,墙根儿的一畦蔬菜生机勃勃。“闲着没事,种菜养花。”黄丽一边引着记者上楼,一边说。
黄丽的新房在游河乡三官新区,是一座两层半的复式小楼。2015年,黄丽一家从游河老街旁边的村子搬到这里,离开淮河滩,过上新生活。从那时起,黄丽的爱人被乡政府聘为临时工,而黄丽则赋闲在家料理家务。“黄姐是个干练的人,特别持家,自从搬迁到这移民安置区,就像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不仅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这屋里屋外也拾掇得妥妥帖帖。”乡里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确实,记者在黄丽家发现,204平方米的小楼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以前住在老村里,泥多灰大,没那么讲究,如今搬进新家,肯定会注意一下形象,怎么着也得对得起这漂亮的楼房不是!”黄丽笑着说,“目前的生活环境和舒适度是我以前不敢想象的。你看,干净的水泥马路,宽敞的文化广场,这跟城里没啥区别!”
黄丽唯一的女儿在平桥区一所学校任教,今年十月份已结婚成家,生活幸福美满,黄丽也算完成了自己最大的心愿,“我现在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到门前的广场上走路散步,看看路灯下的姐妹阿姨们跳广场舞。哦,对了,说起这个广场舞,我还真有些烦恼了,你们回头和那些姐妹阿姨们说说,跳广场舞时音响声儿开小点哈,太热闹了!”
听到这,乡里的那位工作人员赶紧说:“哎,好的,我一定把你的话儿带到。不过,你这可是幸福的‘烦恼’啊,那边北区的大姐阿姨们可天天巴望着这广场舞的热闹能到她们家门口呢。”
“我现在还有一个小的‘烦恼’,听说政府以后会引进厂子或者公司入驻移民安置区,到那时我想找个工作,太清闲了也不好呀!我们也盼望着出山店水库早日竣工,到那时候我们这里就是景区了,或许我们还能自主创个业呢!” 谈及未来,黄丽满是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