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 化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信阳的著名女杰(上)


黄振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从信阳这块灵山秀水,走出了不少杰出的新女性。她们的名字像星光闪烁,熠熠生辉;她们的业绩感天动地,宛如丰碑。可以这样说,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妇女运动发展史上,都有她们浓墨重彩的一笔。“信阳女儿多奇志,不恋红妆爱武装”。为了缅怀先贤,启迪后人,激励斗志,再创伟业,笔者不揣冒昧,怀着无比崇敬、感动之情,从众多史料中,择其要者,系统地发掘、整理了这份“信阳巾帼女杰芳名谱”。

邓颖超(1904-1992),光山城关人,出生在广西南宁。幼年时父亲邓廷忠病逝,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她1924年初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早年在北京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19年发动女师同学为主的各界妇女参加“五四运动”,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任执行委员兼讲演队队长,并和周恩来一起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她和周恩来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五十多年,堪称“模范夫妻”,在全世界都传为美谈。她后在北京、天津任小学教员。1923年底任青年团天津地方执委会宣传部主任。1925年起任天津各界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国共第一次合作时,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冬任中共中央妇委主任,1928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直属支部书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2年5月赴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中共中央机关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据说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女同志只有三十人)。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机要科科长,中央白区工作部秘书,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内政司法部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往武汉,先后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妇女组织员、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委委员。1938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1939年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1943年夏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妇委副书记、代书记,中国解放区妇联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并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1947年3月起任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委员。1949年4月在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同年9月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妇委副书记(至1956年)。历任第二届、三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四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8年12月至1985年9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届(1976年11月增选)、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名誉会长,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她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七届七中全会递补),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第十一届(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1992年7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危拱之(1905~1973),信阳市区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曾是叶剑英元帅的妻子。危拱之的父亲危尚忠是清末秀才。她7岁入私塾,9岁进教会小学,1916年考入汝阳道立女子高等小学。危拱之禀性刚强,为了学好体操课,毅然扯去裹脚布,争得一双“解放脚”。1924年夏,考上私立河南第一女子中学(后改名北仓女中)。在校借阅《新青年》杂志和鲁迅、郭沫若的著作,受到进步思想的薰陶。1925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来,她参加声援沪案女子救护队,登台演讲,并参加开封学生代表团到郑州宣传慰问。1926年11月到武汉,经周以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初,考取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广州起义爆发后,她随叶剑英率领的教导团参加攻坚战斗。次日夜,起义部队撤出广州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4师,危拱之到师政治部当宣传员,和陈同生等人创办《红军生活》报和《造反》杂志。1929年2月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随即组织派她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0月,因反对王明的小宗派斗争,被戴上“托派”嫌疑的帽子,受到开除党籍一年的错误处分。1931年2月回到上海,在闽粤赣军区司令部宣传科工作。当年夏初,她在军区参谋长肖劲光的过问下,恢复党籍。1931年上半年担任红军学校俱乐部主任兼戏剧管理委员会委员,编导排演戏剧。不久任八一剧团委员会委员、工农剧社总社副社长,组训几十个红军剧团,培养一大批文艺人才。后因抵制王明的“肃反”,被宣布永远开除党籍。中央红军长征后,她蒙冤受屈不动摇,跟随干部团参加长征,仍以模范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背着几十斤重的背包行军,途中休息还给大家唱歌。1935年底,由朱瑞和谭政给危拱之恢复党籍。1936年延安成立人民抗日剧社,她任社长兼导演。“西安事变”爆发后,危拱之作为中共代表团的内务成员跟随周恩来、叶剑英前往西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她负责党从西安到上海的政治交通工作,兼任中共陕西省委妇女部长。1937年5月在延安参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会后调往河南任省委秘书长。1938年5月,率领“孩子剧团”到信阳宣传抗日,并做信阳县长李德纯的统战工作。12月中旬组成“信阳抗日挺进队”,李德纯任司令员,危拱之任政治部主任,率队向四望山挺进,开创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反动派1800多人突袭省委驻地竹沟,危拱之和省委书记刘子久等人在西寨门指挥战斗,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坚持2天1夜突出重围。1940年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2年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1943年3月,回延安参加整风。康生制造审干肃反扩大化,危拱之受到冲击,党中央发现后纠正偏差,恢复了她的自由。1945年冬担任内蒙古赤峰市委副书记,指挥反霸和镇压反革命分子,市内生产、社会秩序迅速恢复。1947年6月任赤峰市委书记。是年秋,由于日本侵略军败退时破坏细菌工厂引起的鼠疫蔓延到赤峰市,她身背药箱,去疫区处理死者,安排家属,给病人打针,群众称她是“救命的医疗队长”。由于长期的艰苦斗争,危拱之积劳成疾。

新中国成立后,她的肺结核已到三期,由于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而长期休养。1973年2月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8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