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钱长琨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信阳晚报》创刊30周年。
30年前的金秋10月,《信阳晚报》应势而生。创刊30年,信阳晚报人脚踏实地释宣传之义,尽媒体之责,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更为读者喜闻乐见。本书所选取的正是这些优秀新闻作品的代表。入选的作品体裁多样,涵盖消息、通讯、言论、系列报道、新闻论文等,涉及奖项广泛:包括中国晚报界最高新闻奖项——赵超构新闻奖及中国晚报新闻奖、河南省新闻奖等各类奖项。如今汇聚精华,结集编印。
30年,10950天。以新闻为器,《信阳晚报》对信阳这座城市的关注始终如一。这些作品分散来看,如同一些大大小小的珠子,以一时一事一地,记录城市面貌和百姓表情。若大珠小珠落入玉盘,通盘细研,豫南大地30年间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跃然纸上。毋庸置疑,这些作品都不是灵感一现,或信手拈来。是晚报人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践行“走、转、改”的心血之作。如“百乡行记”“脱贫攻坚”“信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巡礼”等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基层,实地探访,短而实的文风,微而新的视角,呈现出信阳人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决心与信心,细细读来,可圈可点。如《一封求助信换来一座桥》《211天的艰辛66秒的荣光》《克难攻坚的钉子意志》等优秀新闻作品,或以贴近群众的新闻思维反映时政热点,或以强烈的新闻敏感见证新时代新气象,或以精准犀利的言论透视民生民情。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与改革同行,为时代放歌,记录社会变迁,凝聚发展力量。
古人云:“功夫在诗外。”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并非在落笔时就能一蹴而就,这与记者的功力有关,需要学习、积累、钻研,也少不了教训的吸取。对于记者来说,我的体会有三点:
身心并蓄,身入也要心入。一般来说,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由两个环节构成,“发现”与“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或缺。只有“身入”现场才能发现好的题材,看到细节,收集数据,积累素材,感知状态,若无这些,就算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出精彩新闻。要“心入”稿件,愿花心思,肯动脑筋,用心提炼素材,精心谋篇布局,费心落笔凤尾,如此,不论写什么,自然会出彩。
情理兼容,情入也要理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动人的新闻作品也是这样。“情入”不仅是动真情,有实感,也要自觉维护、关切人的尊严和命运,将人文情怀贯穿于新闻报道之中。入情还须入理。新闻要有思想性,要对新闻事实进行理性思考,不但能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还要能够探索解决办法,努力让新闻作品成为正义、道德和价值的示范,成为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深神同步, 深入更要神入。好的新闻作品要“深”,采访挖掘够深入,整合素材够深入,逻辑提炼够深入。能支撑起这种“深入”的,唯有“神入”。“神”是精神之神,全神贯注之神。范长江在《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中说优秀的记者“要有知识,不停地学习,既要博,又要精……”优秀作品是对记者的政治水平、业务水平和品质品格的一种考验。如何应对这种考验?唯有拿出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精气神,主动学习,不断积累,方能持续出力作,不断出精品。
30年,好作品繁星点点,一本书自是难以尽录,当然也会有遗珠之憾。这本优秀作品集是纪念,亦是鞭策,这些精华之作可供回顾走过的历程,检阅昨日的成果,也使我们更好地观剑视器,扬长避短,奋勇再争先,不忘初心再出发。
三十而立,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相信,信阳晚报人最精彩、最优秀的作品永远是信阳晚报人的下一篇,以此祝福并期待。
(《信阳晚报》创刊30年优秀作品选/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