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菊 蔡瑞
“大米50分,食用油100分,洗发水20分,牙膏10分,方便面5分……”昨日,在商城县吴河乡清塘坳村“爱心超市”,只见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排列整齐,每个商品上都标注着清清楚楚的分值。与普通超市不同的是,这里销售的物品不是用钱购买,而是通过群众手中的积分卡来换取。
为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引领文明乡风,吴河乡创新扶贫形式,充分整合起社会帮扶资源,建立了扶贫“爱心超市”。“爱心超市”一周开放一次,对群众全覆盖。群众所获得的积分,由村“两委”班子配合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乡包村干部入户考评,通过开展孝老爱亲模范、勤劳致富标兵、脱贫攻坚知识问答、环境整治标兵、参与村内公益活动、孩子学习优异、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等多种活动,评选出各类表现突出者,通过发放积分卡来表彰先进,有效引领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从今年7月初开业到现在,来‘爱心超市’兑换积分的群众真不少,你看我这记录本上,已兑现了百余件商品,价值近万元呢”。翻开该超市义务管理员、清塘坳村监委会主任刘东升的记录本,只见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前来兑换积分的群众所兑换的商品信息,大到开水瓶、大米、食用油,小到油盐酱醋、牙膏牙刷,一笔一笔记录着当前销售的物品。“虽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的大物件,但乡亲们比的是追赶新风尚的信心,是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决心。”
“‘爱心超市’是联系贫困群众的桥梁,是宣传扶贫政策的阵地,是激励脱贫致富的平台,”清塘坳村支部书记徐生华介绍,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在创建超市的过程中,吴河乡纪委充分发挥“前哨”作用,在“爱心超市”设立阳光村务服务群众线下平台,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权力设置和权力运行程序绘制成运行流程图,制成小册子,放在“爱心超市”中。同时要求村监委会全程参与村级事务,并将“爱心超市”系列上墙制度在“阳光村务”平台上传,及时公开,引导村民关注监督,营造清廉氛围。“现在实行线上线下双向监督,一切都在阳光下操作,村民放心了,我们也安心了,”徐生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