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靖
金秋,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记者昨日走在光山县孙铁铺镇王楼村吕大湾葡萄采摘园里,一眼望去全是长势茂盛的葡萄藤,其间挂着一串串红扑扑、个头饱满的葡萄,果园里弥漫着阵阵果香。
“葡萄园今年大丰收,村里帮扶干部四处帮我宣传,吸引游客来采摘。目前已采收两万多斤,算下来能挣十来万元呢。”对于今年的收成,园主吕心文信心满满。
吕心文是村里的葡萄种植户,也是返乡创业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吕心文全家到上海打工十几年,向当地的园区农民学会了葡萄和黄桃种植技术。近年来,他看到村里有了很大变化,于是决心返乡种植葡萄,把15亩荒地变成葡萄园。
孙铁铺镇王楼村是光山县贫困村,以前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种植业结构单一,养殖产业规模小,全村没有经济收入支撑点。如何实现稳定脱贫?“村民要增收,村集体经济要发展,产业兴旺是基础。”市人社局驻村第一书记杨彬和扶贫工作队找准了脱贫出路。
围绕产业兴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积极为贫困户协调贷款,发展产业,全村共户贷户用和企贷企用105万元,主要用于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在郑大湾村民组支持发展稻蛙共养、林间套养土鸡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吕大湾村民组发展葡萄园、艾蒿特色种植,在其他村民组实行“公司+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户”模式,发展优质水稻规模种植,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村民林明投资兴建的光山县民利粮油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的大型粮油加工厂已投产运营,通过提供种植技术培训、优良稻种、生产服务、包收稻谷、吸收务工等多种形式,带动王楼村贫困户全面脱贫。目前,王楼村已培育种植、养殖大户12户,成立光山县自耕农业专业合作社、光山县全义家庭农场、光山县世伟家庭农场等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产业发展,还得益于村里日益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从路、水、电、文化活动场所等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王楼村自精准扶贫以来,建起了村文化广场和300千瓦光伏发电站、小型水库,全村27个村民组畅通了水泥路,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等……
眼下,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改善,一个个特色产业的建成,支撑起了王楼村脱贫致富的脊梁。截至目前,全村现已脱贫182户、874人,贫困人口发生率1.5%,正底气十足地摘掉“穷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