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幼 教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孩子被欺负家长怎么办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受到欺负时应该“打回去”反抗和自卫。但是,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打回去”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说到这里,想起了我的小外孙。小外孙也是个不会打架不会骂人的孩子。有一次我见他和玩伴玩羽毛球,不知怎么争吵了起来,那个男孩抡起球拍,小外孙也抡起球拍。但是,小外孙的球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从这个细节中,我看到的不是胆怯,而是一种心底的善良,是一种可以赢得好人缘的软心肠。我跟小外孙的父母说过此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是孩子美好的心性,千万不要教孩子敢下手。如果从小学会了敢下手,早晚会祸及自身和家庭。事实证明,就近期效果说,当时两个伙伴很快又高兴地玩起来;就远期效果说,到今天小外孙十来岁了,在同伴中很有人缘。

不要以“大人之心”度“小人之腹”

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父与子》上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小孩打架,打完后都各自回家告状。两个爸爸拉着孩子见面了,两个爸爸评理、吵架直至打架,转过身一看,俩孩子已经玩到了一起。这幅漫画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现象:孩子间的冲突是多么地容易化解,根本不像大人间的矛盾。我们不要一看见孩子们发生冲突了,就以成人世界的逻辑来对待。

孩子间的冲突和打斗基本上都是暂时性、浅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他们今天吵、明天好,在这一过程中互相磨合,逐渐学会交往。如果轻易地教孩子“打回去”,就容易使孩子间的冲突升级,最终造成更大的伤害。更何况,成人社会中,暴力行为也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不要以“律师之心”代“法官之心”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后,出于爱子心切,双方家长有意无意间都站在自己孩子这边。也就是说,家长几乎本能地都扮演了自己孩子的律师角色。这原本也许不算大错,但是,我们不能以“律师之心”代“法官之心”。即感情上我们可以心疼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偏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理智上我们不能据此对孩子的冲突作出判断以及相应的处置。也许有些家长说,我可不是护犊子。问题是,潜意识活动是人的许多活动真实的心理动因,就是说,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袒护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自立自强,拳头大的不一定是“大哥”,唯有真实本领才可以为自己树立永久的威信。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不是拳头大的就是“大哥”,在成人的世界里,更没有人真正能凭拳头打遍天下、众人仰慕。因此,教孩子品行兼优、德才兼备,教孩子学会正确的交往技巧,学会以智慧和能力取胜,学会以忠厚和善良处世,这才是孩子立足于未来社会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

谁发展得好,谁就是胜者。所谓对抗,都是人的妄念制造的。人与人的关系,天然本性上并非对抗,而是相克相生,互即互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说来,又何必教孩子打回来打回去呢?

那么孩子挨欺负吃亏究竟怎么办?相信我们已经有所共识,孩子之间发生些冲突,原本无所谓挨不挨欺负、吃不吃亏,那只是孩子们应有的生活。再有,有些孩子间的冲突,表面看来好像是孩子的人际交往出了问题,其实是孩子的人格培养出了问题,就是说孩子存在不健康性格。很多老师观察过,常常挨欺负的孩子,大多不是那些真正老老实实的孩子,相反,有些孩子挨欺负,背后多多少少总有自身的一些毛病。比如不自信、学习成绩不好、缺乏社交能力等,这是需要家长注意教育和细心观察的。

(马志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