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 朱丝语 秦怡欣
“这是花生秧、秸秆混合料,这些‘大家伙’最爱吃这个。瞧它们吃的多欢!”9月10日,淮滨县张里乡齐寨村同舟有限公司养牛场里,伴随着牛儿此起彼伏的哞哞声,建档立卡贫困户朱金开启了新一天的“牛倌”工作。
今年51岁的朱金是八里村的贫困户,妻子去世后,种着几亩薄田,带着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相当拮据。2017年,该养殖场从东北引进了100多头西门塔尔、夏洛莱种牛,朱金作为管理人员被招到了牛场。“俺每天就是为这些牛喂喂料,换换水,清理清理圈舍,活不重。每月邢老板‘牛司令’给俺3600元的工钱,一年下来能挣个4万多,今年俺家就能脱贫啦!”朴实的朱金充满感激地说。
朱金口中的“牛司令”叫邢士勇,是淮滨本地人,长期在北京从事建筑装饰装潢工作。“这两年随着产业扶贫的推进,养殖业在家乡兴起,我也想‘小试牛刀’,养牛的相对较少,市场价格波动不大,养殖一头牛一年下来挣个一万多元不成问题。”邢士勇‘牛气’十足的说。
“除了少量大豆和酒糟,养牛所用的草料基本为水稻、小麦秸秆和花生秧、地瓜秧,都是免费从农户地里拉过来的。养一头牛一年需要花钱购买的料钱不过几百块钱,比起养牛所得的利润,真是‘九牛一毛’。”管理员齐保星兴致勃勃的插话道。
目前,同舟牛场发展势头良好。尝到了甜头的邢士勇已开始着手扩大场地,争取存栏肉牛200头。“我还要发动村民养牛,我提供小牛和技术,村民不需要提前给钱,可以等卖了钱再给我本钱,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发‘牛’财,稳步脱贫致富。”邢士勇对牛场未来发展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