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杨长喜)“虾稻共作”模式对于我市市民并不陌生。为推广这一模式,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快信阳市虾稻米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虾稻共作”,提出到2022年,全市“虾稻共作”面积达110万亩。
近年来,我市“稻虾共作”面积逐年增加,由最初的几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30多万亩。“稻虾共作”面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稻虾共作”经济效益显著,生态功能彰显,是目前我市最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产业。
因此,我市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模式,计划逐年提高“虾稻共作”面积,到2022年,全市虾稻米产业发展到110万亩(含固始),虾稻米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虾稻米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创建“信阳虾稻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种养面积300亩以上的“信阳虾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27个。每个县区培育信誉度高、带动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营销好的“信阳虾稻米”加工企业3家至5家。
为鼓励该模式推进,我市将加大扶持支持力度,在技术、资金、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将涉农项目资金向虾稻米标准化示范基地倾斜,支持虾稻米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先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加工技术等。各级财政部门也将支持“信阳虾稻米”地理标志认证,创建“信阳虾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对成功创建绿色、有机“信阳虾稻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