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的儿子小王今年上初二,但是她却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做家长了。“我不知儿子是怎么回事?上个星期六早上快八点钟了,他还在睡懒觉。我考虑到过几天就要考试了,就叫他起床。谁知你越说他越赖在床上不动。过一会,好不容易起来了,说要上网查个资料,一上网就是一个多小时。”张女士焦虑地说,在她看来,已经快考试了,老师发的那么多卷子都没时间做,儿子竟然还有时间上网,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
面对母亲的焦虑,小王却表示很无奈,“整天喊着让我做作业、做卷子,还能说些别的吗?整天说这些话,你不烦我还嫌烦呢。”
“当学生的不写作业、不做卷子哪行?考试怎么办?”张女士听到儿子这么说,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那我不上学,上班得了。总是在后面催来催去的。”
看到儿子的坚持,张女士很生气,但是更多的是无助:“多气人啊!孩子头两年还是挺听话的,怎么现在这样了?真急死人了……”
家长要提前备好课
孩子上初二了,进入青春期,身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家长也要问一下自己:此时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孩子自我心理在迅速发展,家长的心理成长了吗,能适应孩子的变化吗?为什么有的家长没有感觉自己的孩子有明显变化?那是因为人家提前给自己和孩子打好预防针了。
引导孩子认识初二课程的特点。初二时课程增多了,且内容加深,难度加大,作业也多了。孩子不能再采用初一时候的应付态度,凭着自己小学时良好的学习基础或一些小聪明,就能自如地取得较好成绩。而要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来面对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够提高成绩。
家长也要让孩子知道,如果成绩出现暂时下降不算什么,然后,家长和他一起讨论,看看用以往的学习经验能不能解决?或者还有没有诸如上课外补习班等其他的办法?
委婉地告诉孩子家长的意见。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间要十分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但不要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强行规定他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了,而是通过婉转的方式向孩子讲明道理,当好他学习生活上的参谋。告诉孩子是非利弊,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决定。
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家长在和孩子发生冲突后要学会多做“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孩子会怎么办、如果自己也受到父母同样对待会有什么感受。这样冷静地思考后,家长才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家长的态度转变了,就很容易和孩子“化干戈为玉帛。
注意孩子思想变化的信号。孩子思想上有变化,有时也会通过他对穿衣打扮以及外貌的追求上显现出来,比如染头发、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结交陌生朋友等,这些信号往往是学坏的第一步。家长看到这些蛛丝马迹,不必惊慌斥责,而是坐下来与孩子平等式的聊聊,告诉他什么是真正对美的追求,告诉他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真正得到他人的青睐。
家长处理好这个阶段的亲子关系,就可以帮助孩子轻松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消除其思想上的迷茫困惑,就会避免因冲突而使家庭整日处在硝烟弥漫状态。反之,有的家庭中父母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往往是变化着的孩子逼着父母一点点改变,但这是被动适应,而且通常伴随激烈程度不同的各种冲突。所以说,孩子进入初二,可谓是父母遇到的第一个巨大挑战。
怎样和初中生相处
孩子幼小时,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可是随着他们的观察及认识能力的增强、他们发现原来家长也有缺点和短处。因此,处在初中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的会对家长感到失望,并开始分析家长的想法与见解,甚至表现出“看不起”家长的态度,或说出反抗家长的激烈话语。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也要学会“科学”对待:
1.最好不要硬碰硬。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出“固执”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家长不可一味指责、惩戒。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因为本身性格很固执,注重权威感,当孩子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或被孩子顶撞时,就以暴制暴。如果孩子也坚持己见,死不让步,便会争执不休,战火不断,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由于长期溺爱孩子,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家长反而唯唯诺诺,在孩子面前低声下气,也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同样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并支持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假如家长觉得子女的想法过分极端,或有偏差,可不直接批评,可以告诉他们家长是怎样想的,有什么依据和理由等,而且家长的理由仅供参考。这时候的孩子会感觉自己是被家长尊重的,自己的观点是受重视的,内心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是比较开明、民主的家长的做法。
2.角色互换,互相体谅。家长如果能换个角度、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也许不会发生这种冲突。
3.与孩子共成长。家长想要孩子像以前小时候一样与自己无话不谈,而孩子却认为自己长大了,已不是小孩子了,要独立地做事,独立地思考。这就是中学阶段亲子之间容易冲突的原因所在。那么在这个问题上,究竟谁对谁非、谁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呢?事实上,家长应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如果家长用老方法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就会不明显或没有效果,甚至会不断地与孩子发生冲突。因此,孩子成长了,我们大人也要成长,孩子变化了,我们大人也要变化。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