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喆
飘泊异乡,偶有闲暇,我就看看书码码字,时不时有文章见各大小报刊杂志,远至北京近至打工的深圳或东莞,我在文字这一块也能涉足其中。可是,在午夜梦醒时间,我总是听到内心深处的一声叹息:“什么时候,我能走进故乡的文学田园呢?”或许,我的这种想法,不过是恋乡的一种情怀罢了。
今年4月份,我无意中进了一个微信群。我仔细地观察了两天,就加了有信阳标识的一位老师。我深信所谓的文路相通,就是顺藤摸瓜地走,大凡写作的人,一个接力一个,就会摸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圈。
这位老师通过了我的好友请求,我手指一阵狂风暴雨:“老乡,我出门在外这么多年,一心想回归咱信阳的文学圈。”
这位老师说他在信阳晚报文学群,我满心以为他能马上拉我进群,可他也不敢贸然造次,他给了晚报编辑的微信名片让我加好友。在等待通过的过程中,我一直很忐忑,像等待一位久违的情人,傻傻地充满了焦虑。试想,一个门里一个门外,穿越这道薄薄的门,我就能回到故乡的人群里,回到故乡的文字中,回到可以肆无忌惮地说着乡音的地方,我岂能不热切地盼望?
在我一夜的猜测中,直到第二天,编辑通过了好友请求。我向她说明了来意,她拉我进了信阳晚报文学群。偶然踏入,没想到我的心会回归久违的平静安宁,犹如游子回乡。每天,我翻翻信阳晚报的电子档,看看新闻,看看信阳的动态,或娱乐或生活或文学,都让我有一种亲切感。
我试着投了一篇小文《南瓜糊糊南瓜饭》给编辑,没想到很快见报。我这篇文章和故乡文友的文章在一个版面上,是那么的亲密无间,仿佛它们才是邻居,并肩抵头,代替着我与故乡的亲人,悄悄地说着家乡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