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构成比较复杂。以京官为例,一般只有3000人,直到光绪末期,也才只有3700多人。
然而,在正额之外,有大量的候补官员,特别是咸丰时期,为应对太平天国,政府工作量加剧,官员激增,这些候补官员到署上班,但始终没有正式的职位,所谓“各省大小候补通以千计,合之各部曹则二万矣”,候补官员往往要等20年才可能成为正式官员,直到清代灭亡,都没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表面看,清代衙门中正式官员甚少,但加上候补官员,总数并不少。在这种格局下,自然不同的官享受的待遇不一样。
一般来说,高官可能一年到署办公不过几次,平时在家办公,而正式官员虽然到署办公,但工作压力比较小,到点就能下班,至于候补官员,必须勤奋工作,加班是正常的事,一旦生病,他的职位很快就会别被人替代,而被替代后,他很难再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只好忍受盘剥。
候补官员有自己的名目,如主稿、小京官等。所谓小京官,相当于满员中的笔帖式,都是候补官员,其中虽然有人也有科举出身,但没有缺额,只好先充任书吏的工作,从小京官到正式官员,等上十七八年已算是比较快的。
根据规定,清代官员有两个假期,即长假和短假。
长假:是每年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这三天中,中央各部门择吉日封印,到第二年正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这三天中,再择吉日开印,这一个月基本就不再办公了,但官员还需常到署视事。在清代,大年初一时,官员按例回署,互相团拜,所谓团拜,即“团拜须打圈拜;若分行相对,则有拜不着处”。
短假:即元旦(今春节)、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不过清代皇帝为了避免巫术,公开的生日是假的)。再加上每月休3天。
不过,不同部门还有自己的假日,比如按例,刑部在每年四月初八“浴佛节”不入署办公。如此加起来,每年假日在50天-60天左右。
虽然休假时间比较少,但清代官员每日工作时间也比较短,只用上半天。清代中央衙门分“早衙”和“晚衙”。早衙(上午7点到9点开始,最迟下午1点结束),衙门提供早餐。午衙(上午11点至下午1点开始,最迟下午5点结束),衙门提供午餐。
除了正常上班外,还需“值班”,分部中值班和早朝值班。
部中值班是轮流值班,满员、汉员各一人,看人员多少,值班频率不一样,比如吏部是每四天值一次班。
早朝值班则指清朝皇帝每天早晨4点就起床,各部需轮流值班,将相关资料递上去,一般凌晨一点就要把相应的文件、奏折送至大内九卿房,此时大内笔帖式正式上班,开始登记。
如果赶上大事,比如刑部秋天要“秋审”,处决犯人必须由皇帝签字同意,此时刑部的官员就要一直进宫值班。
清朝对官员出勤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官员上下班必须签到。但清代中期以后,官员迟到早退渐渐普及,但不同部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工部就比较闲散,平均三四天才上一次班。
整体来说,清朝中央各部门的正式官员办公比较闲散,所以工作都压到候补官员身上,不仅每天都要上班,且常常加班到深夜,因为前途渺茫,所以他们也成为贪腐的主力军。
(本文主要内容引自《北京地方志·故宫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