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改革之初的基层固始县一名党员干部,能置身其中并作些许闯试,深感欣慰。有感于此,特作忆录,钩沉以促新。
1978年,全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得到了亿万群众积极拥护。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1980年我调任固始县七一公社(现沙河铺乡)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2月,在安徽省的影响下,在河南省委四级干部会议精神指引下,我与公社干部群众一班人打头阵、担风险,轰轰烈烈推进农业改革,开始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
农业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后,从发展七一公社农业生产出发,经过实地勘察,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稳产高产,必须抓住治水这一基础环节。公社党委多次讨论,史河、小黑河改造势在必行。这两条河历史多年失修,填填补补不起作用。肥沃的土地不能保收,夏秋多次遭水灾,历届领导班子看准了问题,但一直没有下决心改造。分析原因:一是工程任务大,费用开支难以承受;二是战线长难管理;三是集中劳力在工地吃住费用大,难供应。我们这一届公社党委通过利弊分析,一致认为治理史河的重任要落在这一届党委肩上,不治就是一失,抓不住就是一错,“鼻尖上着火迫在眉睫”。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天大的职责。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请示县委、县政府并向水利局申报。获得批复后,县水利局派来技术人员,公社水利站技术人员配合,对史河堤进行勘察测量,原则上设计要撤弯取直,加宽加高,建设好排水通道。经过半月的测量工作,图纸呈报审查。县里意见,分两年完成,第一期治理一半,半年再治理一半。我们坚持一鼓作气干到底。因为农业大包干刚刚实行,必须统一时间组织劳力,筹备设备集中机械,否则,就会松懈。最后县里同意了我们的意见。
为了施工顺利进行,采取层层动员,讲意义,讲厉害,讲责任,大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依靠外援,自己事自己干。公社召集大队主要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分配任务,插标立杆,各大队都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1983年冬,组织三万多名劳力,调用各种大型机械100多台,架子车2000余辆,在史河东岸摆开战场。在开工当天召开施工动员大会,宣布成立治理史河工程指挥部,下设宣传组、安全组、质量检查组等。水利局派人监督质量。公社党委集中领导,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毫不放松。实行三级干部责任制,同民工一道吃住在工地,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我带头坚持天天到工地,每天都要步行30华里。对质量严格把关,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高标准要求。开展检查评比活动,一天一评比,十天一总结,召开施工现场会,表彰先进促后进。整个阵地生龙活虎,热火朝天,车拉人挑,喇叭声、机械声、打夯声震天动地。经过80多天的大干苦干,共完成土石方150多万方,治理史河30华里,小黑河2华里,实现大堤撤弯取直,扩大耕地面积400多亩。在紧张的施工中,时任信阳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固始县委书记王秉林同志多次深入工地,检查指导,鼓舞士气。工程即将竣工时,地区行署检查验收,被评为1类工程。该工程也是七一公社历史上第一大工程,是敢想敢干的结果。过去没有治理之前,李家花园到夹河30里地段,每年都是溃堤泛滥,一片汪洋,损失惨重。治理后,30多年都安全度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同时,治理后的史河以堤代路,结束了不能通汽车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