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印
商城素称歌舞之乡,歌舞的数量不但浩如烟海,而且很有艺术特色,其中,放蝴蝶舞代表着大别山民间舞蹈的风格。它简洁明朗,生动形象,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展示了所要表述的广泛内容,在河南歌舞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据说在宋代,我国就有关于蝴蝶之类的舞蹈,所反映的内容大都是生活片段,(清)《帝京岁时纪胜》载:“岁时杂戏,有竹骑马、扑蝴蝶、舞龙灯、打花棍等。”据老艺人张长斌、贺良辰回忆,放蝴蝶舞传到他们这一代,已经有六代了,算来至少有150年的历史。
起初,放蝴蝶舞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鄂豫皖接壤一带。河南信阳地区、湖北黄冈地区、安徽六安地区皆有所见。清末以后,东经安徽金寨,北经固始,南经新县、麻城、西经光山、潢川辐射流传,遍布鄂豫皖三省接壤地带。安微一带的放蝴蝶舞中,也有商城放蝴蝶舞的一些元素。解放前夕,商城放蝴蝶舞一度萎缩,只在商城存在少数放蝴蝶舞表演者。
放蝴蝶舞是带有特殊道具的舞蹈,主要靠腿、腰、手的活动以及头、肩部的配合来体现,因此,身体的上下起伏、颤动是舞蹈的特色所在。音乐包括能单独演奏的锣鼓曲、为舞蹈伴奏的锣鼓点和灯歌。最初,放蝴蝶舞由4个人表演,4个男青年妆扮成农村姑娘,腰缠竹条,一手持扇子,一手持手巾。一般跳一段舞,唱一段歌,蝴蝶放完,舞蹈也就结束了。后来,4个男青年换成了4个年轻姑娘,又增加了一位老汉,由5人来表演。老汉身着短袍,头戴礼帽,手持蒲扇,腰缠数根竹条,能说会道,诙谐幽默。姑娘们头戴丝绸做成的芙蓉花,扎黑丝手帕从脑后垂下去当辫子,一手持扇子一手持手巾。老人带领4个姑娘上场,表演各种图形和放蝴蝶的各种姿态,舞到高潮处,将一对对蝴蝶放出,霎时,老汉尤如花中醉汉,蝴蝶上下飞旋。整个舞蹈欢快活泼,和谐优美,节奏明快、情绪活跃。
新中国成立后,商城歌舞繁荣兴盛,全县大部分乡村均有放蝴蝶舞表演,但通常是在节日期间表演。20世纪60年代,经民间文艺工作者加工、整理,放蝴蝶舞成为活跃在舞台上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20个世纪80年代至今,商城县民间演出团体长竹园艺术团、映山红艺术团把放蝴蝶舞打造成精典品牌,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景区演出,累计达100多场次,为放蝴蝶舞的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艺术瑰宝的商城放蝴蝶舞,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经过历代人民不断创新的精品。抢救保护商城放蝴蝶舞,才能更好地了解商城民间舞蹈的价值、精神面貌,更好地欣赏借鉴吸收民间舞蹈的精华,弘扬商城民间优秀传统文化。
2015年,商城放蝴蝶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2017年,严英宝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商城放蝴蝶舞省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