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 化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商城火绫子


朱大印

商城火绫子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其起源于北宋,在豫皖鄂大别山地区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其主要特点是:表演一般由九舞者组成,其中一名掌杈伞的叫作“老杆儿”;四名女角,称作“四梳”,俗称“蜡花”或“花鼓娘子”;四名男角,称“四挎”或“花鼓腿子”;基本九名舞者之外,另有1-2人,替换老杆儿,兼打场子,同时可根据演出场地、时长、剧情,来增减队伍,7人、11人、13人均可,形式灵活,变幻多样。舞蹈动作分大场小场两种,大场为两段式结构。由“老杆儿”引“蜡花”和“花鼓腿子”出场,领舞以“踢四场门”“拜四方”等近20种名目组成各种队形。小场是表演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小舞蹈,有抢手巾、抢扇子、抢板凳、逮蜡花等情节,步法有踩搓步、颤步、碎步等。蜡花手中的扇子,有飞扇露喜、开扇遮羞、推扇传情、点扇发怒、瞅扇思情、摇扇不闲、背扇怀愁、打扇戏谑等扇功。传统的调度有圆场、半圆场、龙摇尾等。“老杆儿”是火绫子的灵魂人物,其手中的伞,可撑可转可摆可抖。

商城火绫子亦舞亦唱,说学逗唱,辅以打击乐相伴奏。所到之处,锣鼓喧天,歌声悠扬,舞姿风趣,道白诙谐,引人入胜。

火绫子保留了农民古朴的表演艺术形式,热闹、风趣、喜庆,适应性强;唱腔是多种原生态民歌和戏曲的集成;唱词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机灵、亦庄亦谐,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动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融刚劲舒张、质朴优美、风趣诙谐于一炉。2017年,商城火绫子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018年和2010年,先后有四名艺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是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采用影像方式进行的关于非遗传承人的影音、口述文献采访并对其进行档案保存工作。前提是兼顾研究与传播需要,工作过程中完全尊重自然规律和文化习俗。其主旨是以自然主义记实风格,而非为了视听效果而虚造、虚构,以学术为导向的影音文献建设,而非单纯以艺术为导向的创作。除口述史访问之外,以采取客观观察式拍摄为主,同时根据场景需要配合以浸入式、调查式等方式进行拍摄。

由于时代变迁、后继乏人等原因,许多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随着传承人的去世而人走艺绝,这凸显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开展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其实就是与时间赛跑,通过对高龄传承人的音视频记录,保存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下一步,商城县将学习省非遗中心的经验,开展抢救性记录的技术培训,联合省市专家,组建工作组,深入基层,提升抢救性记录水平,以音视频手段全流程记录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