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 生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一份报纸,让我情缘难舍


孙明江

岁月更替,痴情不变。

回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那是我人生刚起步阶段,是晚报给了我从未有过的信心!那种被承认、被肯定的成就感,那种找到知音般的归宿感,不是局外人能体味到的。更难得的是,《信阳晚报》让我重拾信心,让我看到生活的曙光……

每当邮递员把晚报送到我手上,我都惊喜地反复看两遍,尽管是自己的文章,但变成了铅字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啊!每篇文章发表的日子都是我的节日。从写消息、言论到写通讯,从“萝卜条”到“豆腐块”,随着稿子在《信阳晚报》频频见报,渐渐地,我在单位小有名气,就像汪峰歌中所唱的那样,在不断的写作中,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拥有了“怒放的生命”。

其实,我与《信阳晚报》的情缘,归根结底是与信阳晚报人的情缘。被抽调到上级机关负责新闻宣传工作后,我视野宽了、压力大了,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每逢碰到重大题材的新闻,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得寝食不安,思索稿件夜夜失眠,起草稿件通宵达旦。有耕耘就有收获。从总结宣传“全国拥军模范”赵海菊、河南省拥军先进个人王克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民兵魏青刚,到“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个人马启明,从我市依托军地互办“五件实事”创新双拥工作经验到涉军维权“信阳模式”等,纷纷被《信阳晚报》等军内外媒体刊登。其中在《信阳晚报》刊登的《一个苹果的故事——访电影〈上甘岭〉连长原型张计发》长篇通讯,荣获中国晚报界最高奖——“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一份报纸,让我情缘难舍。也许是这种特殊的情感,让我对晚报的发展格外关注,看着它由黑白变成彩色,看着它由新生儿步入弱冠之年,我也目睹了晚报令人欣喜的快速发展历程。如今的晚报,内容涵盖方方面面,以“办信阳人爱读的报纸”为宗旨,服务于各个阶层,更具亲和力、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

这几年,《信阳晚报》和我们单位的交流互动愈加紧密和频繁,凡有重大活动,报社必然鼎力支持,先后组织了军民共建、培训交流、专题报道等活动,为我们培训了一大批新闻宣传报道骨干。正是这种互动,让单位的新闻宣传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也让更多军内外读者了解和喜欢上了《信阳晚报》。

在信阳晚报创刊30周年来临之际,我坐在电脑旁,敲下这些文字。如果说时光是一壶老酒,而《信阳晚报》必定是这酒中的酵母。因为有你,生活才会多姿多彩,日子才愈久弥香。感谢晚报的一路陪伴,让我的生活一路花香。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