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乐
从过去只能生产“柴火”豆腐,到如今可以生产各式各样的豆腐;从过去的手工作坊,到如今现代化的豆制品生产车间……昨日,在罗山县彭新镇小河村宽敞明亮的豆腐扶贫车间里,记者看到了豆制品的生产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工人们穿着干净整齐的工作服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车间内宽敞洁净,一粒粒金黄色的豆子被吸入管道,经过机械化流水作业,变成了一筐筐清香诱人的豆腐、豆制品。提豆、浸泡、磨浆、传输,整个生产过程均在密闭管道内进行。
说起豆腐车间建立的初衷,小河村党支部书记胡伟告诉记者,彭新豆腐之所以好吃,源于制豆腐的水质优良。做出的豆腐色泽如玉、松软嫩滑,吃起来豆香四溢,满口回甜。正因为如此,彭新豆腐备受青睐。
“我们利用传统资源优势,打造豆腐扶贫车间,传承豆腐工艺,弘扬豆腐文化,变输血为造血,探索出脱贫致富的新模式。”彭新镇党委副书记黄波说。
豆腐扶贫车间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豆制品加工设备,可同时生产豆腐、豆干、豆皮等多种豆制品,并设有冷藏间,夏天生产的豆制品经冷藏后再出厂销售,有效保证了豆制品的质量。
“目前,豆腐扶贫车间产销两旺,现在每天试营业生产1000斤到1500斤,等到正式营业,计划每天生产10000斤到15000斤,到时候在信阳和罗山成立专卖店,就业人员应该有40人到50人。”小河村扶贫车间负责人陈春龙对记者说。
如今,小河村的豆腐扶贫车间已带动周边十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这个扶贫车间一开业我就来上班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一个月能挣2400元左右,这工作我真的挺满意。”贫困户喻丹丹笑着说。
“作为脱贫攻坚的新舞台,党建工作的新平台,彭新镇将积极引导、逐步壮大豆腐扶贫车间规模,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黄波目光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