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生
1984年底,在乡亲们敲锣打鼓的欢送声中,我参军到了部队,接受军队大学校的锤炼。为了乡亲和父母的嘱托,我发奋努力,严格要求自己。火热的军营生活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那个时代的青年都怀揣着各种梦想,我也做起了文学梦。在训练之余,我拿起了笔,把身边的人和趣事写进文章,寄往报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我的一篇写我和另外三人一起怎样写作的稿件《我们那间小旧屋》发表在军区《前卫报》上。从此,不断有“豆腐块”散见在各种报刊上。一次我出差到信阳,在一朋友家里发现了《信阳晚报》(那时叫《申城晚报》)。我被它里面的内容所吸引,后来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向贵报投了一篇稿。不久,《军籍,在他的双拳下消失》的通讯稿,在1989年5月15日三版刊登了出来。紧接着,《冒充军人设骗局》等文章发表在贵报上。由于工作出色,部队党委给我记了一次三等功。第二年,再次立功并准备上报提干。当部队把我的立功喜报寄往家乡政府后,时任乡党委书记的张清海亲自带队,敲锣打鼓到我爱人所在的学校进行慰问。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由衷感谢《信阳晚报》和其他报刊,促进了我一步步成长,让我取得了一次次成绩。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退伍回乡后,我自费订阅了《信阳晚报》。《和名家在一起的日子》《吴家店乡发生特大冰雹》等数十篇稿件发表在贵报上,多次获奖。
从入伍到现在,我和《信阳晚报》风风雨雨三十年,见证了她的发展经历和成长过程。可以说贵报充实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生活,也给了我诸多的荣誉。十余次的立功受奖便是最好的说明。
在如今各种报刊电子版盛行的年代,我依然订阅了《信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