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现 场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爸爸老师”的“锦囊妙计”


本报记者 徐冉

5月11日下午放学后,王岗小学又出现了一群眼巴巴倚在学校门口、数着时间等人的孩子。他们是第一届“缘来一家亲”班上已经毕业的学生,每个周五,他们都会到王岗小学来看望他们的“爸爸老师”赵新远。

赵新远是一名85后,2012年从许昌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当起了乡村教师。如今,他已成为平桥区王岗村王岗小学最受欢迎的教师,并在今年5月被评为“平桥区十大杰出青年”。

如何成了孩子们的“爸爸老师”?赵新远自有“锦囊妙计”。

“七小厨”里饭菜香

班上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赵新远就为班级取名叫“缘来一家亲”。董源源是班上的一员,爸妈早出晚归,她和弟弟的一日三餐常常无法保证,而班上和她一样三餐无着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个念头在赵新远心中油然而生:既然我们是一家人,就一定离不开一个热腾腾的厨房。

通过投票选拔,赵新远把班上七个想学做饭的孩子组成了“七小厨”,手把手教他们择菜、炒菜、蒸饭。每天中午看着他们在厨房中忙碌的小身影,赵新远觉得生活顿时充满了烟火味。

不仅如此,赵新远还将国外食育课程运用到“七小厨”当中,让孩子懂得营养、色彩、味道搭配的综合艺术,从食材中领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活态度。他还带着孩子们用铁锹和锄头在满是石头的荒地上开辟了菜园,每年春天,他们的蒜苗、莴笋等总是长势喜人。

如今,孩子们不仅每人都有一道拿手好菜,还能经常做给家人品尝。采访中,董源源兴奋地告诉记者:“我能给弟弟做饭吃了!”

广播站里乐成长

每个周五上午第二节课后是尹胜最喜欢的时光,因为这一天轮到他在蒲公英广播站当小主播了,而几个月前他第一次登台时还因为紧张而念错词。赵新远一边带头鼓掌,一边鼓励他大胆地展示自己,尹胜越来越积极,现在甚至可以自己准备节目了。

最初的蒲公英广播站是赵新远宿舍的一角。说是宿舍,其实只是在教室的隔壁腾出了一间房,加上一张桌子、一张硬板床罢了。

那时候,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乡村小学里也能有广播站,当听到自己的声音一下子在整个校园里传开,孩子们别提多兴奋了。

起初是赵新远提前两三天写好播音稿,后来孩子们主动提出想要展示自己,蒲公英广播站的内容慢慢丰富了起来,有吹笛子的、唱歌的、说相声的等。赵新远在校园的一角听着,有时忍俊不禁,有时还心生自豪。

小小的广播站让孩子们自信而独立,快乐地去传递善良和向上的力量。如今,自信满满的尹胜见人就爱骄傲地说:“我是校园小主播!”

留守娃也能献爱心

赵新远始终觉得,不应以贫穷和落后去求得别人的帮助,而是展示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一面,让外界欣赏的同时自愿帮扶。

为此,赵新远自学了摄影和运营公众号,有空便把校园生活发到网上。不知不觉,这个无人问津的乡村小学一下子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仅去年冬天就收到信阳学院学生送来的保暖衣物三四十包。

孩子们有了崭新的笔记本,有了过冬的衣物,他们给送来爱心的哥哥姐姐们写信表达感谢,一来一回就建立起“大手拉小手”这样充满温情的关系。

“与其让他们接受爱,不如让他们的心里充满爱。”赵新远总爱这样说。受助的物资分发下去之后,他发现还剩余很多,他试着与孩子们商量把多余的物资捐助给其他乡村小学,没想到秋香举起了小手,“老师,我的衣服足够穿,我也想捐出去一些”。紧接着,更多的孩子把小手举起来,这让赵新远的内心满是欣慰。

为了让每次受助的爱心物资落到实处,赵新远制订了一套详细的方案:“以旧换新”。每个孩子都有一支班级定制的新笔,用旧笔芯换取新笔芯,以旧本子换新本子,书写工整的孩子将会得到奖励。孩子们的作业本越来越整洁,笔芯也越用越多,收集在一起就成了他们成长的见证。

“我从不希望乡村教师的故事说出来都是艰辛而苦涩的,其实在乡村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快乐和获得感。”赵新远由衷地说,为此,他还把教学经验和体会写成了20万字的教学笔记装订成册,“如果能让更多孩子因为我的努力而变得优秀,我觉得值!”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