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印象信阳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小小桑枣富乡邻


本报记者  周 涛 文/图

一串串红彤彤、紫盈盈的桑葚缀满枝头,果香四溢,游客们提着小篮在桑园里穿梭摘采。5月以来,郝堂村村口的600亩果桑进入成熟季节,每天慕名前来体验自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桑葚又名桑枣、桑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等多种医药典籍中都记载有桑葚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燥、乌发明目等功效。2014年,一起怀揣着兴农梦想的李永建瞅准了商机,在得到政府支持后,建成了600亩规模的果桑基地。短短几年,基地便发展成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辐射带动周边70余户村民致富。

“这几年,我一直没有放弃对桑葚的探索和研究,基地产业链也相当成熟了,村里有76户村民开始接触桑葚,其中有十几户常年在我这里工作。”李永建告诉记者,自基地建成后,他每天都在研究如何将桑葚衍生出一条产业链,“一个月的采摘期,每天都人头攒动,找来帮忙的一些村民都忙不过来。”

据李永建介绍,到了五月底,卖不完的桑果还能用来做桑葚酒、桑葚果干和桑葚果酱;桑叶能做桑叶茶、桑叶面,还可以养蚕,就连桑树枝,还能用来做袋装食用菌基料;养好了蚕,还能够用蚕茧加工成蚕丝被。

“下一步,我准备带动村民们养育蚕种,蚕种我提供,桑叶随便采,他们只需要见证从蚕种到蚕茧的过程,我再以市场价格回收过来。这样,在他们农忙之余,还能有更多的增收。”说着,李永建满心自豪,“我们将来还要引领村民们也种植果桑树,并发展桑葚的餐饮、养生,带动周边更多的村民致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