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茶节快报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茶文化节给信阳带来了什么”特稿之一

观念之变


市区天伦广场一角 卢家海 摄

编者按 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在即。这是在进入新时代的第一个春天里,在举国喜迎改革开放40周年和信阳撤地设市20周年之际,“中国毛尖之都”信阳举行的茶界盛会。26年弹指一挥,茶文化节给信阳带来了沧桑巨变。而谈及茶文化节,每个信阳人都会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感受和体会。本报从今日开始,特推出“茶文化节给信阳带来了什么”系列特稿,从观念之变、城市之变、茶乡之变、发展之变四个方面,以述评的形式,忆往昔,话未来,喜迎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时秀敏 李海

连日来,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节会活动已陆续展开。信阳,又一次敞开热情的怀抱,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从迎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出发,到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信阳茶文化节26载“茶香弥漫”,已成为一张金灿灿的城市名片,成为信阳对外开放、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回眸廿六载,感慨涌心怀。26年来,从指尖到舌尖,从茶叶到茶业,从茶乡到茶都,信阳人围绕茶叶做文章,跳出茶叶求发展。25届盛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带来了信阳茶产业的涅槃巨变,更使老区人兴起观念之变。

诚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在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动员会上所言:“步入新时代,要将践行新发展理念贯穿于节会活动全过程,不断提升茶文化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节会观:从经贸唱戏到开放共享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引用过这句古语。变通而图存,自古至今,治国如此,理政亦然。茶文化节正是信阳老区人解放思想、观念之变的产物。

信阳种茶的历史可追溯至2300多年前。从唐代的朝廷贡品,到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奖,茶叶带给了信阳无限的荣光。然而,千百年来,种茶、贩茶不过是茶乡人维持生计的营生。

当改革开放的春潮滚滚而来,不甘落后的老区人穷则思变:举办中国信阳茶叶节,以茶为媒,广交朋友,扩大开放,振兴信阳!

翻开25届茶节史,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信阳人办节观念的与时俱进:

1992年5月15日,首届信阳茶叶节隆重开幕。从此,世界认识信阳,便从扑鼻的茶香中开始了;

2004年,信阳茶叶节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式也提前到4月28日。信阳人由此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和信阳特色的茶文化,并将其转化为茶经济的强大竞争力;

2010年,第18届茶文化节再次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更加国际范儿;

2016年,茶节名称再次回归为信阳茶文化节,将“节俭务实”贯穿节会始终,大兴节俭之风,大行务实之举……

26年来,观念之变,无处不在。

从茶叶推介,到茶节经济、茶文化效应、茶旅融合发展,每一届新的茶文化节,都更加注重突出主题,更加体现时代气息,更加注重区域联动和三产融合。

从单纯的茶叶节,到茶博会,再到豫商大会、国际茶商大会、信商大会,茶文化节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涵,信阳毛尖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期盼。

从最初茶节只是茶农、茶人、茶商、茶企的事,到现在开放办节,人人都力求从茶节里寻找商机,人人都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不破不立。破立之间,茶节日臻成熟;破立取舍,彰显了茶节组织者的睿智和为民情怀。

品牌观:从小富即安到做大做强

英国本无茶叶,但立顿公司从中国、印度等国采购原料,加工成立顿红茶销往全世界,每年销售额折合人民币700亿元以上,超过中国7万家茶企的利润。这是品牌的力量。

小富即安的茶农,小打小闹的经营,小、散、乱的茶企,品牌不彰、效益不高的现状……这是信阳毛尖品牌的尴尬。

痛定思痛。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把茶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一届又一届茶文化节,走出去,请进来,茶乡人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愈加清醒地认识到,抱着金饭碗要饭吃不行,小富即安同样不行,必须富而思进,做大做强。

一届又一届茶文化节上,除了茶博会、茶事比赛,多了全国乃至世界茶界的研讨会、分析会、洽谈会,信阳人在虚心请教、开门学习的同时,迈开了复兴名茶的铿锵步伐。

2002年8月,在信阳茶叶节走过10年征程之后,“信阳毛尖”原产地地理标志获国家质监总局批准;

2008年12月,《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国家标准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2014年7月,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4月,信阳荣膺“中国毛尖之都”称号……

信阳毛尖的品牌越叫越响了!

今年4月10日,信阳又传捷报:信阳毛尖以63.52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9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再登排行榜第二位。

9年来,十强榜单几易其名,信阳毛尖却年年榜上有名,品牌价值也一年一个台阶,年均增长约2.8亿元,彰显了信阳毛尖品牌的魅力。

品牌是实现产品最大附加值、促进产业永续发展的动力,能制造“加速度”。信阳毛尖公用品牌价值的不断攀升,助推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一批茶叶品牌。目前,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茶叶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9家;注册商标近300个,已打造8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5个省级著名商标。

发展观:从一枝独秀到百花满园

山门一次次打开,每一次都是思维的创新、观念的革命,激活了茶乡的一池春水,带来了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革新。

众所周知,过去信阳只采摘春茶,也只生产绿茶,成本高,且造成茶叶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铁观音用电锯采摘,一人一天能收一亩茶,普洱茶则分为春、夏、秋三季的规格品质。茶产业发展的形势倒逼老区人观念转变、结构创新。

“信阳红”的诞生就是最好的注脚,不仅解决了信阳毛尖产量小、加工链条短的问题,还让信阳从茶农到政府接受了一次观念洗礼。

如今,在信阳的“茶叶王国”里,既有绿茶、红茶,也有白茶、黑茶、黄茶和花茶;既有茶饮料、茶糕点,又有茶枕、茶内衣、茶化妆品等。浉河区和羊山新区还建设了茶产业集聚区,不仅拓展了发展领域,而且彰显了茶产业在“五个信阳”建设中的后发优势。

在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的活动表中,记者惊喜地发现了一系列茶旅融合的节会活动:环南湾湖特色茶旅体验活动、2018信阳茶旅游及旅游产品展等。

茶旅何以融合?市长尚朝阳一语中的:“对茶产业而言,生态是品牌资源,良好生态下的茶叶经无形之手‘点化’即可身价大增。对旅游业而言,生态是产业基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为流连于田园、寄情于山水而‘买单’。”

诚如斯言。茶与旅游的融合,像两种元素间的化学反应,催生出新的业态,如催化剂一般,将信阳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万物一理,一通百通。观念一变,一切皆变。观念之变早已转化成为信阳告别贫穷落后、建成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成为老区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无形的变化更珍贵,也更深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