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即八正道,和为六和敬,清乃清净心,雅是脱俗。“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禅茶一味”的典故源于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赵州和尚即著名的唐代名僧从谂(778——897年),因常住赵州观音寺(今河北省赵县柏林寺),由于其传扬佛教不遗余力,时谓“赵州门风”。他于禅学于茶学都有很高的造诣,《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文曰:“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问僧曰:””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禅茶一味”追求的是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中国前佛教协会会长赵仆初先生讲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日僧村田珠光(1423——1502年)来华就学于高僧圆悟克勤,进一步学习了中国的佛理与茶理,村田回国时,圆悟克勤禅师以“禅茶一味“4”字书法相赠,村田将其藏于奈良大德寺,从此,禅茶一体,禅茶一味的思想在日本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他的禅茶一味,追求的是对自然的尊崇对朴素的尊崇,追求的是摆脱欲望的纠缠以修行来领悟茶道德内在精神。正是因为村田珠光的茶禅一味,日本茶文化走上与中国茶文化截然不同的道路,走上真正的“文化”之路。在日本喝茶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在追求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文化。而中国的茶文化,依然停留在娱乐,停留在文人墨客风雅的点缀阶段。(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