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幼 教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智慧的爱不迁就


班里有个孩子好几天不来上学了,理由竟然是“天太冷,起不来”。这不禁让我想到前两年网上很火的一封辞职信,也是同样的理由。记得辞职员工的部门负责人当时是以“懂你”准批的。面对奇葩辞职信的另类表达,“懂你”背后是对人员流失的无奈或“这种员工不要也罢”的洒脱,但我们当家长和老师的也能如此洒脱吗?

公司并不肩负教育员工“迷途知返”的职责,对铁了心的辞职者只能悉听尊便。家长对教育引导子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孩子逃学的不合理要求,可就不能姑息迁就、听之任之地“懂你”了。

又想到了前几年的一个学生,挺机灵的一个孩子,但整天无所事事,无心向学,任何一科的作业从来不做,吃喝玩乐皆如常人,只是一做作业就自称头痛欲裂。当然,这明显是个偷懒的借口。老师们不忍看其蹉跎大好岁月,可说服教育均无效果,于是联系家长,得到的神回复是:我孩子不想做作业你们就别逼她做,她将来能生活自理、不犯法就行了。难怪该生如此“冥顽不化”,原来有父母的“爱”作为强大的后盾,老师们哪儿凉快您哪儿歇着吧。

生活自理、遵纪守法,是对一个自然人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是否应当引导孩子走向高品位的文化层次,有一个更明确的人生规划?诚然,人的能力有大小,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为社会作贡献,即使孩子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要能尽其能、竭其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有所造诣和建树,这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但任由孩子吃喝玩乐皆如常、一做作业就头痛,只怕养成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恶习,最终将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不时有些怕吃苦的畏难情绪,纯属正常。成人有时也会懈怠偷懒,更何况孩子?关键是家长能不能及时教育引导。孟子小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跑出学堂玩耍,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把织布梭子折断了来教育他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如果把梭子折断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呢?”孟子从此勤奋苦读,终成一代伟人。“孟母断机杼”的佳话流传至今,足见家长教育引导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的言行都自以为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却不明白以爱的名义迁就孩子的各种不合理要求,实在是一种溺爱。英国有谚语道:娇养儿不能成大器。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溺子如杀子,“慈母败子”就是这个道理。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温室里练不出千里马。真正爱孩子就要创造条件、创造环境去培养锻炼孩子的各种优良品质,而不是以爱的借口不作为,甚至摧毁孩子的前程。球王贝利曾说过“爱孩子要爱在将来”,不着眼于将来,将来就有可能背负沉重的教育债务,无法偿还,悔之晚矣。(黄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