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风云信商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搏击商海显智慧 沟通豫粤见真情


——记广州市河南商会秘书长张卫

编者按:在人杰地灵的信阳,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改革求变;他们勇立潮头,搏击商海,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就是在外创业的信阳人以及在信阳创业的外地客商,他们就是“信阳商人”!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召开在即,届时各地商界精英将齐聚信阳合作交流、共享共赢。为此,本报特推出“风云信商”大型系列宣传报道活动,挖掘那些敢于创新、勇于承担、驱动行业、改变生活的商界精英,解读他们的成功,分享他们的价值,并以此弘扬信商精神,展现信商魅力,折射信商智慧。

广州,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很多人眼里,她充满着商机,在众多人心里,她甚至“遍地黄金”。正因为如此,无数人摩肩接踵,来到这里,以期兑现自己的天赋,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张卫就是这无数人中的一员,如今他在这里已经扎下根,并开出梦想之花。

商海搏击显智慧

1991年,从部队转业的张卫毅然决然地离开固始老家,只身一人南下广州闯荡。“我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批到粤闯荡的外地人中的一员,我把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也见证了这里的变化和发展。”回忆起往事,张卫有着颇多的感慨。

几乎每个人的创业故事中都有着曲折艰辛的章节,张卫亦然。从偏远的农村老家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人生地不熟的张卫起初只能以给人打工为生。但他绝不是那种甘于向现实低头的人,他在等待着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时机。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卫进入到当地一家媒体任职。自此,他的人生开始掀开新的一页。

本就聪慧机智、善于谋划的张卫如鱼得水般在传媒行业里游弋开来。2002年,已经成为传媒行业一名“老手”的张卫发现了商机,并迅速辞职创业,成立了广州市星烁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伴随着改革开放,广东省出现了很多全国著名的村镇,这些村镇在经济上异常繁荣,但是在形象宣传和品牌推广上稍显滞后,而我要做的就是替他们设计打造品牌形象,宣传推广他们特有的村镇文化。”张卫告诉记者。

就这样,张卫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成为广东省知名的乡镇文化设计师、品牌形象推广高手。从此,张卫从最初的一名普通打工仔真正成为拥有自己公司的老总,人生的大戏唱得嘹亮而高亢。

2008年,张卫又转型向影视剧行业发展,先后与人合作制作拍摄了电视剧《开漳圣王陈元光》《大将军韩信》《黄庭坚》等,均在业界取得了不俗的影响力。

沟通豫粤见真情

在广州扎下根的张卫并没有囿于自己的个人世界中沾沾自喜,他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大局观、社会责任感和家乡情结。“我虽然现在在广州立下了足,但是我的根在河南,在信阳。”张卫说,“中原文化和粤文化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河南人往南粤有数次大迁徙,从那时起,豫商的足迹就开始从黄河一直延伸到珠江岭南地区。我们不能让这种文化交流中断,我们要让这种交流更畅通更频繁。”于是,成立商会的念头在张卫的脑子里渐渐清晰。

2003年3月26日,广州市河南商会正式注册成立,而张卫就是成立广州市河南商会的发起人之一。

广州市河南商会的成立,在拉动豫粤文化发展、招商引资、科技研发等方面做了众多工作。同时,商会的成立也让在粤打拼的河南人找到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通过商会,我们把珠三角的河南人给串联起来,增强了河南人的凝聚力,并为家乡政府招商引资明确了对象。”张卫如是说,“如今的广州市河南商会有会员数百人,其中信阳籍企业家占据不小比例。这些信阳籍企业家都关心着家乡的经济发展,有的积极吸纳家乡的劳动力,有的则积极响应家乡政府的号召直接回去投资。我们虽然身在外地,但我们的内心一直都有家乡情结。”

在谈及商会的下一步打算时,张卫告诉记者,在粤第二代豫商已经成长起来,但是如何传承第一代豫商的精神,怎样继续把豫粤两地的文化交流做到更好都存在着现实的问题,因此商会将会招募80后、90后的豫商加入进来。记者在这几日的采访中了解到,张卫等信阳籍商人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广州市信阳商会,为信阳籍在粤商人建立一个更加融洽的沟通交流平台,并加强家乡政府与在粤经商的信阳籍人士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为河南人正名不遗余力

曾经有一段时期,河南人在外地备受歧视,河南人的形象不断被人污损。而身为河南人的张卫一直都在积极为河南人争取合法权益,并不遗余力为河南人正名。

有一年,在深圳市宝安区的一条街道上,当地人在街道入口处拉起了条幅,上书“河南人不准入内”。一时间,舆论哗然,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河南人,这让在粤打拼的河南人抬不起头来。得知此事后,张卫一边迅速联系媒体对这种明显带有地域歧视的行为进行报道抨击,一边以商会的名义和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对话,要求政府部门对这种不当行为立即进行制止。在张卫等人的积极奔走下,当地街道很快将条幅撤下,并郑重向河南人道歉。

2005年,珠海市一位河南籍保姆被雇主泼洒硫酸,导致脸部严重烧伤。得知消息后,张卫一边积极联系商会成员为受伤的老乡捐款治疗,一边寻求舆论为其伸张正义,并提供法律援助。

2007年的一天,九江大桥在浓雾中被船只撞击,桥身出现严重倾斜,而过往车辆浑然不觉。见此,3位河南籍务工人员不顾自身安危,钻入车流之中,提醒并拦截下一个个过往司机,避免了一场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一次,又是张卫挺身而出,他多方奔走,积极寻求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很快,在媒体的报道下,河南籍务工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拦车救人的事迹传播开来,广东人纷纷对河南人竖起了大拇指。

“身为河南人,我会一直为我的老乡积极争取权益,不遗余力为我的老乡正名。河南人不该被歧视,河南人还是好人多。如今河南人不仅在商海拼出了一片天,更在社会各行各业树立起了无数的榜样。我为是一个河南人而骄傲!”张卫动情地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张方志 杨长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