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无人机的“下岗”


本报记者 杨长喜

“在这300亩的田地上,我家的无人机是要‘下岗’喽!”说这话的时候,罗娜满脸自豪。

罗娜是罗山县子路镇的种田能手,2013年,她返回家乡创办了“金凤家庭农场”,经营3700亩土地,成为当地最年轻的“家庭农场主”。罗娜种田,依靠的是现代化设备。家里的仓库里,旋耕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一应俱全, 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操作这些机械。 

两年前,她还用上了无人机,喷撒几百亩田的农药,她只要一天。

但今年开始,罗娜的无人机可能要部分“下岗”了。“去年的时候,我看新闻,其他县采取虾稻共作的模式,因为效果好,收益高,都上中央级媒体了。”2017年秋季稻谷收割之后,罗娜果断在农场的其中300亩水田里放了几十万只小龙虾幼苗。

罗娜对记者说,县职教中心的专家跟我说,稻田里养虾,我就不能用化肥农药了。其实更好,我本来就想种有机稻,质量好,价格高,还畅销。小龙虾也可以挣钱。算下来,应该挣得更多。

养出来的小龙虾,罗娜也不准备拿到市场上去卖。她说:“现在我的种养殖合作社已经进入县里的电商孵化园,好多人都已经知道,我这里将会有小龙虾垂钓园,就等我宣布开园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