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艰辛终无悔,不唯金牌为民生。目前,我市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已有目共睹:城乡环境越来越美、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一个更新、更美、更有活力的新申城正阔步而来,拥抱每一个信阳人。
城乡环境越来越美
2017年12月4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市 “城市清洁行动”正式启动。期间,全市每天集中组织人员参加城市清洁行动,对城市道路、楼宇建筑、公共设施、施工工地、树木落尘等进行清扫,全面清理整治各类卫生死角、盲点。重点清洗城市公交车站牌、人行道、广告牌等各种设施。施工单位对自己所属施工范围内所有硬化道路、防溢座高架、机械上的积尘进行全面冲洗。
而今,漫步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市容市貌的显著变化,随时听到市民点赞环境宜居。“占道经营没有了,马路、人行道宽敞了,农贸市场规范了,小区、社区的环境改善了,走在洁净的街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随便走到哪里都是一种享受。”“家门口散发油烟味的烧烤摊不见了,空气清新了好多。”“楼道内的小广告不见了,真是让人心情愉悦。”
2017年,我市重拳出击,拔除了影响市容市貌的多处“毒瘤”。存在十余年的平桥区农林路马路市场,而今变身宽阔整洁的林荫大道;四一路占道经营的数十家小商铺集体搬迁,将人行道还给了行人;师院东门小吃一条街不复存在,街道又恢复了以往的宽敞洁净……
不止是中心城区,在社区、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等卫生死角处,我市坚持集中整治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综合整治“脏乱差”,美化了城市环境,优化了城市秩序。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走进浉河北岸的平桥园,一座青瓦白墙的建筑掩映在花草树木之间。走近细看,有拱门如月、飞檐凌空,古朴的建筑风格与园内景致融为一体,遥相呼应。
如果不走进这座建筑,你不会想到这竟然是一座公厕。而像平桥园内这样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公厕已经遍布我市各地。
2017年11月19日,在国家旅游局主办的“2017年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活动”上,信阳荣获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为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国家旅游局在颁奖词中这样评价信阳:“督查督办力度大,升级建设效果强。”
自2015年以来,我市累计补贴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现代化旅游公厕640座,比既定目标任务多出285座,其中建设A级以上旅游厕所225座。
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撤城市,我市注重的不止是“面子”,更加注重建设“里子”。“居民对城区卫生状况满意率为95.4%;建成区绿地率为36.99%、绿化覆盖率为42.66%,人均公园面积14.14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2.8%……”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全市上下带着目标和使命奋力前行。
近年来,我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漫步街头,背街小巷有了柏油路、夜间漆黑的胡同亮起了灯、城市绿地越来越多、健身器材走进了小区院内……一件件关乎民生的“小事”彰显了城市的文明和温度,关系着群众的生活和幸福。
市民素质不断提高
寒来暑往,街头常常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头戴小红帽、站在车流人海间,指挥交通、督导文明,消除城区内的脏乱差现象。这群“文明使者”带来的新风吹拂着整座申城。
不知不觉间,横穿马路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车辆行人各行其道、乱丢垃圾的现象基本消除、街头被清除的小广告就此销声匿迹……满城劲吹文明风,人人争做文明人。
城市之美,不仅美在环境、美在景观、美在设施,更美在城里的每一个人。考验一所城市的文明程度,既要以崭新的城市面貌,增强“硬实力”,又要以较高的市民素质,增强“软实力”。
为了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市通过宣传发动群众、实际行动引导群众、志愿服务感染群众等活动,组织广大机关干部、文明志愿者等组成的志愿队伍,在公共场所开展环境卫生劝导活动,深入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打扫卫生、美化环境,“小红帽”成为了申城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去年一年,我市继续不断加强市民素质提升工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诚信建设等活动,让市民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受到熏陶,在参与中不断提升文明素质。
在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老百姓得到了诸多实惠,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些感受。
“通过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的舒适感越来越好,形象也越来越好,品位越来越高,让人感觉生活在信阳是一种享受。”市民黄玉玲说。
市民徐文龙说:“现在每一个信阳人的荣誉感都很强,大家除了要守护好国家卫生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还要积极向全国文明城市努力靠拢,守护我们的荣誉,呵护我们的家园。”